中国政策加速执行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出台一周年之际,中国近期的政策和会议精神均指向加速执行三中全会改革部署,强调地方政府需履行高质量发展的职责。7月的财经委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6月的《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意见》分别聚焦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与常住人口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现了改革的三个重点方向。

反内卷政策与市场监管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了“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核心思想,即破除地方保护,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市场监管总局作为政策实施主体之一,公布了7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商业宣传违法、商业诋毁、不正当价格、质量不合格等,以强化市场监管。

地方政府作为另一实施主体,被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发展质量。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人本城镇化

7月14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文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中也指出,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建新”或大拆大建,而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投资于人”不仅体现在硬件投资上,也体现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软件投资上。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7月1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宣布将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相差18个百分点,相当于2.5亿城镇消费人口,完善公共服务短板可以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松绑户籍限制又可以释放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

财税收入与政策预期

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将来,直接的消费税和各种消费场景间接带来的所得税增值税,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聚人气就是聚财气,“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未来的财税收入。

市场受“反内卷”和“城市更新”的政策预期刺激,走出了“供改2.0”和“棚改2.0”的主题行情。然而,“反内卷”和“城市更新”反映出的是加快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思路,不搞需求侧大刺激,也不走供给侧重复投资建设。

尽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容易在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但预期不会迅速收敛,而是经历一个发酵过程,直至下一个重要会议召开。在情绪和流动性的双重驱动下,市场开始酝酿牛市氛围,目前基本面和政策面不足以刺激去年9月底的指数行情,除非出现类似于2014年的情况,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仍然较低。

展望未来,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是一个重要节点,将检验或可能更换当前阶段政策刺激所推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