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加速執行三中全會改革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出臺一週年之際,中國近期的政策和會議精神均指向加速執行三中全會改革部署,強調地方政府需履行高質量發展的職責。7月的財經委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及6月的《着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意見》分別聚焦於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與常住人口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現了改革的三個重點方向。

反內卷政策與市場監管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會議提出了“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的核心思想,即破除地方保護,規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爲,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市場監管總局作爲政策實施主體之一,公佈了7類典型違法違規行爲,包括商業宣傳違法、商業詆譭、不正當價格、質量不合格等,以強化市場監管。

地方政府作爲另一實施主體,被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產業佈局,提高發展質量。

城市高質量發展與人本城鎮化

7月14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即“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文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中也指出,要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建新”或大拆大建,而是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

“投資於人”不僅體現在硬件投資上,也體現在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軟件投資上。6月9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意見》,明確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7月10日人社部和財政部宣佈將2025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2%,重點向中低收入羣體傾斜。當前中國城鎮化率和戶籍城鎮化率相差18個百分點,相當於2.5億城鎮消費人口,完善公共服務短板可以釋放中低收入羣體的消費潛力,鬆綁戶籍限制又可以釋放農村轉移人口的消費潛力。

財稅收入與政策預期

在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的將來,直接的消費稅和各種消費場景間接帶來的所得稅增值稅,將逐漸成爲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因此,聚人氣就是聚財氣,“投資於人”就是投資於未來的財稅收入。

市場受“反內卷”和“城市更新”的政策預期刺激,走出了“供改2.0”和“棚改2.0”的主題行情。然而,“反內卷”和“城市更新”反映出的是加快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思路,不搞需求側大刺激,也不走供給側重複投資建設。

儘管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容易在短期被高估、長期被低估,但預期不會迅速收斂,而是經歷一個發酵過程,直至下一個重要會議召開。在情緒和流動性的雙重驅動下,市場開始醞釀牛市氛圍,目前基本面和政策面不足以刺激去年9月底的指數行情,除非出現類似於2014年的情況,這種情景發生的概率仍然較低。

展望未來,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是一個重要節點,將檢驗或可能更換當前階段政策刺激所推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