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德國工廠訂單意外地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這一數據在歐美新關稅協議達成之前發佈,給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復甦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
根據聯邦統計局週三公佈的數據,德國6月工廠新增訂單環比下降1%,而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爲1.1%的增長。同時,統計機構大幅修正了5月份的數據,由於交通運輸領域一筆大額訂單的延遲計入,前一個月的降幅收窄至0.8%。
儘管數據顯示,6月份德國國內需求保持穩定,來自歐元區其他成員國的訂單也有所增加,但這並未改變整體的下行趨勢。
這一疲軟的數據凸顯了德國經濟的脆弱狀態,該國在過去兩年大部分時間裏都處於衰退之中。如今,隨着美國對德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成爲現實,即使近期商業信心和製造業產出有所回升,其經濟前景依然面臨重大考驗。
據央視新聞,美國正式對大多數歐洲出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稅。儘管針對部分商品的豁免談判仍在繼續。這一新的貿易壁壘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德國製造業構成了直接衝擊。在貿易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高企的背景下,訂單數據的劇烈波動並不令人意外。德國經濟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鑑於對美出口的關稅上調似乎將是永久性的,工業領域未來可能將面臨疲軟的海外需求。”
經濟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萎縮了0.1%。此前在第一季度曾錄得0.3%的增長,部分原因是企業爲規避即將到來的美國高額關稅而提前進行了商業活動。
面對新的關稅環境,德國企業的境況和應對策略出現了分化。汽車製造商是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戴姆勒卡車控股公司(Daimler Truck Holding AG)已下調其業績展望,理由是北美市場的銷售疲軟。
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前景黯淡。作爲德國製造業核心的機械製造商,其來自歐元區的訂單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大幅增長,這表明它們已經開始將業務重心從美國市場移開。
與此同時,一些公司正通過內部挖潛來抵消外部壓力。例如,工藝和熱工設備製造商GEA AG就因利潤率改善和效率提升而上調了業績預期。
儘管短期挑戰嚴峻,但對德國經濟的長期展望並非一片悲觀。德國央行在6月份預測,經濟增長勢頭最終將會增強,預計2026年和2027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爲0.7%和1.2%,但也承認短期內波動性將持續存在。
經濟學家Martin Ademmer認爲,得益於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的增加,德國第三季度GDP將保持平穩,並在此後逐步積聚增長動力。該機構預測,德國經濟今年將增長0.3%,2026年將增長1.0%。
此外,德國政府的財政承諾以及國內龍頭企業計劃投資至少1000億歐元(約合1150億美元)的計劃,也爲市場注入了對經濟重拾增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