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7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介紹,“十四五”規劃确定的17項主要指標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車輛佔比等6項指標已經於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等11項指標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劉偉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實現良好開局。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力貫通綜合運輸大通道,推動存量交通基礎設施更新提質增效,更好服務保障國民經濟循環和人民羣衆便捷出行。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大通道”加快貫通,“大網絡”基本形成,“大樞紐”加快建設。“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基本貫通,連接了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八縱八橫”高鐵網已建成投產81.5%,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33條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高速公路里程達19.1萬公里,覆蓋了99%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
此外,“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已經達標70.4%,港口規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郵政行業設立營業網點50多萬處。由綜合交通樞紐集羣、樞紐城市和樞紐港站這“三位一體”構成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持續完善。80%的新建客運樞紐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我們還支持37個城市開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樞紐貨物換裝次數縮短至1—2次,多式聯運1小時換裝率超過85%。
國家郵政局局長趙衝久則介紹,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的攬收快件量超過5億件。持續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把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成農村發展的“潛力板”,既打通了消費堵點,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更強。2024年,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了30%和34%,增速顯著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在青海、甘肅等地區,新投產的郵件快遞處理中心的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改善了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的水平。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先生,請他爲大家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成效,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還有:國家郵政局局長趙衝久先生,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先生,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劉偉先生作介紹。
交通運輸部部長 劉偉: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這裏與大家見面。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交通運輸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十四五”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交通成爲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的使命定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實現良好開局。
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行業上下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全力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7項主要指標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車輛佔比等6項指標已經於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等11項指標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總的看,這五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交通運輸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正在加快實現。這裏我主要向大家介紹6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設施網絡更加完善。突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構建。截至202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約1.6萬公里,其中高鐵增加了1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549萬公里,增加了約2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76萬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971個,增加了379個;頒證民航運輸機場達263個,增加了22個。“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3%。
第二,戰略支撐更加有力。交通運輸服務支撐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凸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已經建成全國領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軌道上的城市羣、世界級港口羣和機場羣基本建成。西部地區交通“留白”加快填補,東北地區交通網絡整體效能持續提升,中部地區大通道大樞紐加快建設,東部地區交通承載力不斷增強。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明顯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的交通基礎進一步夯實。
第三,運輸服務更加高效。人員貨物的高效流動彰顯了中國繁榮發展的活力。在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約有1.8億人次跨區域出行、每天運送1.6億噸貨物、每天攬收4.78億件快遞。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網絡融合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5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別增加了48.5%、18.3%。運輸結構調整深入推進,鐵路、水路貨物週轉量分別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速約15%。2024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過400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成本降低了約2800億元。
第四,技術裝備更加先進。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等“中國名片”更加亮麗。深中通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平陸運河、小洋山北集裝箱碼頭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競相湧現。CR450動車組發佈,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式運營,C919大型客機常態化商業運營。超過4000公里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級改造,電子航道圖發佈里程9950公里,自動化碼頭在建設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上穩居世界前列。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物流蓬勃發展,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加快推廣應用。
第五,開放合作更加深入。面向全球的交通互聯互通格局加快構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航空航運政策創新突破。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公路橋、祕魯錢凱港等重大項目建成投運,中吉烏鐵路啓動建設。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1萬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萬列,中歐跨裏海直達快運正式開通。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成立了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建立多項雙多邊合作機制,交通國際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第六,治理體系更加完備。交通運輸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頒佈實施了海上交通安全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發佈綜合交通、安全應急、智慧綠色等方面的標準超過1200項。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縱深推進,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建設。“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落實,“全程網辦、一網通辦”“一窗受理、限時辦結”的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全國大件運輸許可發證時間平均縮短了80%。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錨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目標,全力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以上是我的簡要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謝謝!
壽小麗:
謝謝劉部長的介紹。下面我們開始提問。
九派新聞記者:
過去這五年,我們有個直觀的感受,就是現在的交通網絡更加密集了,車站、機場的接駁也更加順暢了。剛纔提到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建成了90%,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謝謝。
劉偉:
感謝您的提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是國民經濟循環的動脈,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以統籌融合爲導向,着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加快構建以鐵路爲主幹,以公路爲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一是“大通道”加快貫通。我們加快推進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幹通道建設,“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基本貫通,連接了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比如,圍繞“6軸”中的“長三角—成渝”的这一个主軸,我們實施了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的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萬噸貨輪可直達武漢,主軸上的3條高鐵線、2條普鐵線、2條高速公路、2条普通国道也都加快貫通,已經形成了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經濟“主動脈”。再比如,我們加快推進京藏走廊、川藏通道等建設,拉薩至林芝的拉林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西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京新高速全線通車,天山勝利隧道打通了南北疆的千年屏障,穿越天山只需20分鐘,既壓縮了時空,又延展了希望。
二是“大網絡”基本形成。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八縱八橫”高鐵網已建成投產81.5%,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33條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高速公路里程達19.1萬公里,覆蓋了99%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已經達標70.4%,港口規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蓋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郵政行業設立營業網點50多萬處。
三是“大樞紐”加快建設。由綜合交通樞紐集羣、樞紐城市和樞紐港站這“三位一體”構成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持續完善。80%的新建客運樞紐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我們還支持37個城市開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樞紐貨物換裝次數縮短至1—2次,多式聯運1小時換裝率超過85%。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力貫通綜合運輸大通道,推動存量交通基礎設施更新提質增效,更好服務保障國民經濟循環和人民羣衆便捷出行。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
作爲長期在交通領域報道的記者有個切身的感受,“十四五”以來,人民羣衆的出行越來越便捷,“說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很多人新的選擇。請問交通運輸部過去幾年,在提升出行服務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劉偉:
感謝您的提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交通運輸領域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選擇、有更大便利、有更優品質。我們始終堅持“人民交通爲人民”,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推動公衆出行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
一是出行選擇更多元。作爲快速出行,高鐵、民航是大家的首選。2024年,動車組旅客發行量32.72億人次,佔鐵路旅客發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鐵、武广高鐵发送量都超过了2億人次;民航日均服務200萬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個,其中還有5個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萬。作爲跨區域出行,自駕成爲人們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約有1.3億人次选择自驾出行,佔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七成以上,全國有約90%的縣級行政中心實現30分鐘上高速。作爲城市內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羣衆出行。現在每天約有1億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億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門到門”出行,这三個“1億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和韌性活力的生動體現。
二是出行服務更加便捷。我們大力推進智慧出行,線上售票、電子支付、刷臉出行得到了廣泛應用,“一次購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實現。全國80多個樞紐城市、2000多條線路實現空鐵聯運,樞紐機場軌道接入率達到了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運樞紐實現了鐵路與地鐵的安檢互認。建制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半數以上通了公交。
三是出行體驗更美好。我們開通定製客運線路9000多條,滿足了旅遊、通勤、商務出行等個性化需求。完成了1.3萬個公交站臺的適老化改造,5000餘座地鐵車站可無障礙進出站、上下車。我們也非常重視高速公路節假日的交通服務保障,在節假日出行高峯,主要有兩方面的風險:一是大城市周邊公路擁堵;二是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緊張問題。針對充電繁忙服務區,我們實行了“一區一策”來強化服務,已經累計建成了充電停車位6.2萬個,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達到了98.4%,有效緩解了“里程焦慮”,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車佔比已經提高到20%左右。針對易擁堵的路段,我們節假日實行了“一段一策”的疏堵保暢措施,高峯時我們保障了單日7000萬次以上的車輛通行,相當於我們日常通行量的2倍。
當前正值暑期,研學、探親、親子旅遊等出行需求明顯增加。這裏也提醒大家,暑期高溫、暴雨、颱風等極端天氣頻發,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我們也將持續加強客流研判分析,科學調度部署,優化服務措施,努力讓大家出行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近年來,我國電商發展迅速,對航空物流需求比較旺盛,請問“十四五”期間我國航空物流整體發展的情況如何,呈現哪些新特點?謝謝。
中國民航局局長 宋志勇:
謝謝您的提問。航空物流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發展航空物流產業,對於做強國內大循環,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具有重大意義。爲推進航空物流發展,“十四五”期間,我們制定了“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圍繞規模領先、安全可靠、智慧先進、優質高效4個方面設置了14個發展指標,整體來看,各項指標基本達到目標,主要有以下4個特點:
一是運輸規模穩步增長。2024年,航空貨郵運輸量達到898.2萬噸,相比2020年增長32.8%。在跨境電商等產業帶動下,國際市場成爲航空物流發展的重要驅動,今年上半年,國際貨郵運輸量達到203.7萬噸,同比增長23.4%。
二是運營主體實力增強。截至2024年底,全國貨運航空公司有13家、貨機達到268架,相比2020年分別增加2家、82架。東航物流、南航物流、國貨航相繼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務鏈條不斷延伸,綜合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航空企業國際貨運市場份額達44%,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三是航線網絡不斷優化。國內形成以主要城市羣、都市圈爲核心的航空貨運通道,目前已經通航50個國家的106個城市,暢達全球核心市場。
四是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間,國內首個專業性貨運機場鄂州機場建成投用,智慧設施設備加快運用,貨運單證電子化率穩步增長,中轉、聯運保障效率不斷提高,航空物流綜合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下階段,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優化關鍵資源配置,拓展國際航線網絡,尤其是加快新興市場佈局,提升航空貨運通道保障韌性;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引導行業加強與製造業、跨境電商等產業的協同,按需設置前置貨站,強化航空貨運中轉能力,提高通關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強航空物流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引導行業以創新技術賦能解決業務開展中的堵點、難點,不斷推動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爲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跨境貿易通道、維護產供鏈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謝謝!
大衆新聞大衆日報記者:
郵政業在“十四五”期間發展迅速,能否就郵政業五年的快速發展情況作一個總體介紹?有哪些重要的發展指標數據?謝謝。
國家郵政局局長 趙衝久:
謝謝您的提問,也感謝您對郵政業的關心支持。“十四五”期間,郵政業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爲首要任務,以物暢其流爲努力方向,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交通強國郵政篇建設紮實推進。有以下幾方面的體現:
一是郵政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郵政業業務收入在2020年是1.1萬億元,到2024年實現了1.7萬億元,年均增長11.3%。其中,快遞的業務量從2020年的830億件左右,增長到2024年的1750億件,年均增長20%左右。郵政快遞的規模經濟效應持續放大,對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成爲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收快遞已經成爲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
二是郵政業在現代物流領域的地位更加重要。我們因地制宜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AI大模型助力企業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鏈路推進智能化的升級變革;“無人”技術在倉儲、運輸和派送環節大顯身手,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快遞服務的效率和服務水平,我們實現了快遞最高日攬收量7.29億件。深度對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國家物流樞紐,積極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國內快遞服務時效性、服務質量、性價比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同時,經營主體持續壯大,轉型升級的能力在持續提升。“十四五”期間,行業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兩家入圍全球500強。
三是郵政業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優勢更加明顯。郵政業是“一張網”“一單制”的服務形態,我們注重更好地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是綜合運輸組合效率最高的物流形態。目前,航空快遞運能不斷增強,鐵路運快遞已經常態化,無人機低空物流網絡的建設在持續加強。我們注重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深化與現代農業、先進製造的協同發展,通過嵌入供應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了物流要素與經濟要素的協同融合。目前,全國積極推動冷鏈轉運中心建設,冷鏈運輸快速發展,更好地助力優質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我們發展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新模式,累計打造了1600多個服務產業的重點項目;快遞有力地服務電商直播等線上新型消費,2024年支撐網上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謝謝。
大象新聞記者:
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佔全國公路總里程的近85%,“四好農村路”給廣大農村地區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請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
劉偉:
謝謝您的提問。“四好農村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總結提出、親自推動實踐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9萬億元、投入養護資金超過了1.2萬億元,截至2024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4萬公里,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絡基本形成。關於您剛纔提到的變化,我想用3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是,路更好走了。在這個方面,大家體會最爲深刻。我們實現了全國3萬多個鄉鎮、50多萬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農村公路等級路比例達97.3%、優良中等路率達94.8%,“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爲歷史。小汽車開進了鄉村“最後一公里”,讓農民羣衆外出務工、返鄉探親更加舒適便捷,也讓鄉村遊、自駕遊成爲了更多人休閒度假的首選。
第二句話是,農村更美了。這些年,我們深化“美麗農村路”建設,湧現出一大批的“旅遊打卡點”。比如,山西的黃河、長城、太行這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就連通了5630個村莊,串起了三晉風光,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農村公路有效促進了城鄉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雙向流動,改變了農村面貌,有效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設。
第三句話是,農民更富了。我們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着力打造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訂單農業、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民羣衆沿路開起了農家樂、採摘園、特色民宿,富了一方百姓、促了一域發展。我們還積極實施以工代賑,开发農村公路管护就业岗位,讓農民羣衆就地就業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推動路網質量、安全水平、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謝謝!
沙特東方電視臺記者:
上半年,鐵路部門的客運量和列車運行量出現歷史性增長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計劃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謝謝。
國家鐵路局副局長 安路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感謝您的提問,您剛纔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已經達到22.4億人次,同比增長6.7%,可以說創了歷史新高。之所以有這麼快的增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出行的需求更旺了。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向好,城市間的人員流動和聯繫更加頻繁,人民羣衆對商務、通勤、旅遊和探親這些方面的出行需求越來越多。二是運輸能力更強了。目前我國鐵路營運的總里程已經達到16.2萬公里,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超過了4.8萬公里,覆蓋了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今年以來,我們日均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1000多列,可運送旅客的能力已經達到1700萬人次,同比增長7.5%。三是服務品質更優了。高鐵成網和公交化的開行讓人民出行更快捷。移動支付、在線選座讓我們購票更方便。互聯網訂餐、銀髮列車開行以及設置“靜音車廂”,更好滿足了旅客運營需求,可以說“坐着高鐵看中國”已經成爲老百姓享受生活的生動寫照。
同時,鐵路運輸服務能力和品質的提升也體現在貨運方面。在貨物運輸上,近些年,鐵路可以運的量更多了、時效更快了、距離更遠了。“十四五”期間,全國鐵路運輸貨物將超過250億噸,比“十三五”預計增加50億噸。另外,高鐵快運已經實現了常態化運行,昆明的鮮花、敦煌的鮮果一天內就可以運達全國的主要城市。另外,中歐中亞班列通達歐亞37個國家300多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等中國製造“新三樣”搭乘着“鋼鐵駝隊”走向了世界。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三年多來,發送貨物已經達到1390萬噸,品類有3000多種,大家可以更快更多地品嚐到東南亞豐富的農產品。
目前,我們正在編制“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將重點從完善鐵路網絡、提升運輸效能、降低物流成本三個方面來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旅客出行和貨物運輸需求。謝謝。
新華社新華財經記者: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部署,請問郵政業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謝謝。
趙衝久:
謝謝您的提問。郵政業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我體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助力城鄉均衡發展的成效更好。持續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把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成農村發展的“潛力板”,既打通了消費堵點,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前不久我到新疆去調研,新疆實現了電商包郵,意義重大,讓更多的新疆農特產品能夠賣到全國,促進了農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同時也讓邊疆地區的各族人民羣衆享受到了網購的自由,他們和城市人一樣,享受到了同樣的購物體驗。同時,也增加了當地的就業崗位。在喀什,一個村綜合服務站點的老闆告訴我,他因爲代理快遞業務,有了穩定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二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更強。我們認真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中西部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在重要節點與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銜接水平,支撐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和區域間的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商品和資源向欠發達地區流動。2024年,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了30%和34%,增速顯著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在青海、甘肅等地區,新投產的郵件快遞處理中心的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改善了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的水平。
三是促進生產要素順暢流通的動能更足。郵政業連接千城百業、聯通線上線下,融入生產環節,嵌入消費場景,流動的郵件快件背後,折射的是流動的中國、開放的市場。行業通過基礎設施下沉、數據賦能和政策協同,直接釋放消費潛力,成爲打破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渠道,是構建統一大市場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大家知道,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的攬收快件量超過5億件,龐大的業務量背後是高效的資源配置,相當於我們現在每一秒都有近6000個快遞進入寄遞渠道,通過寄遞網絡在國內外流動。郵政業的業務形態是全過程管理、全網絡運行,網絡的特徵明顯,本身就蘊含着“五統一、一開放”的特質,其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提升。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十四五”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部署了多項試點,能否介紹一下詳細情況?謝謝。
劉偉:
感謝您的提問。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試點既是重要任務,更是重要方法。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來,我們緊緊圍繞着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已經累計組織了1200多家單位開展了819項試點,實現了重點領域、重點任務、重點單位的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們突出技術創新。聚焦新技術應用、新裝備研發、新業態發展,開展系列創新場景應用和核心技術攻堅。比如,通過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推動20個區域、超過6萬公里通道改造升級,通行效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效率分別提升20%、30%左右。
我們突出制度創新。鼓勵試點單位優化管理方式和組織方式,激發創新活力。比如,通過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鐵路、公路、港航等企業強化協作,實現了“一次託運、一口報價、一單到底”。
我們突出集成創新。推動各種運輸方式間、相關行業間深度融合,着力拓展交通運輸產業鏈。比如,通過交旅融合試點,打造低空觀光、汽車租賃、郵輪旅遊等新場景,有效盤活了沿線資源,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經過5年多的探索實踐,現在已經有100多項的試點完成了驗收,很多創新成果已經轉化爲發展的實效。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成投運,之前我們提到的大通道、大網絡、大樞紐的建設,很多都是通過試點實現了技術突破。一批先進經驗複製推廣,山東綜合交通運輸改革、浙江綜合交通產業創新、江蘇跨境多式聯運、貴州“四好農村路”綜合管理等典型案例,已經成爲各地互學互鑑的樣板。一批創新團隊、領軍人物脫穎而出,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關鍵環節、重點任務和難點問題,謀劃實施一批有深度、開創性、高質量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更好地發揮試點的突破、帶動和示範作用。謝謝。
總檯央廣網記者:
我們知道,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能否介紹一下鐵路在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着哪些重要作用?謝謝。
安路生:
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正如您所說,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在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路網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十四五”以來,我們高鐵營業里程增加了1萬公里,規劃建設的“八縱八橫”高鐵主框架已經成型,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羣全部實現了高鐵連通。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也快速增長,增加到了6.6萬公里,西部路網越織越密了。一大批現代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和鐵路貨運物流基地建成投產。這五年,全國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4萬億元,有效發揮了鐵路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二是運輸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大家都比較愛坐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現在已經開通了20條,近7000公里。今年暑運,7月1日北京到瀋陽、杭州到長沙實現了時速350公里達速。到目前爲止,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廣州、廣州到北京、北京到瀋陽,這些主通道全是時速350公里運行。單日旅客發送量也屢創新高,今年5月1日,我們最高一天發送旅客2300萬人次。復興號動車組現在開行覆蓋到了31個省市區,今年動車組平均每天發送旅客近1000萬人,佔所有鐵路旅客的八成。可以說,鐵路客運的骨幹作用越來越凸顯。貨運也一樣,鐵路貨運每天裝車已經超過18萬輛,80%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化肥、石油等國計民生重點物資,有力保障了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現在可以自豪地說,以往“一票難求、一車難請”的困境瓶頸已經成爲歷史。
三是區域通達效率進一步提高。這些年,我們重點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羣、都市圈。大家知道,京津冀地區已經實現了市市通高鐵,實現了核心區1小時通勤圈和相鄰城市之間1.5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地區每天開行動車組已經達到2400列,實現了公交化運營。現在已經形成三個環,大環是從上海到浙江杭州、安徽合肥、江蘇南京再回到上海;中環是從上海到杭州、南京,再到上海;小環是從上海到蘇州、湖州、嘉興,再到上海,每天都是公交化開行,促進了區域化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高鐵里程已經超過3000公里,各種軌道交通方式快速融合,1小時生活圈已經從願景變爲現實。成渝雙城間每9分鐘開行1列高鐵,現在每天來往的人員已經超過100萬人次。目前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開通之後將實現以時速400公里運營,到那時成渝之間可以50分鐘通達。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鐵路力量。謝謝。
上游新聞記者:
航空服務與旅客的出行體驗息息相關,請問“十四五”期間民航在航空服務能力方面有哪些提升?謝謝。
宋志勇:
謝謝您的提問。先介紹幾個數據,在“十四五”期間,我國約有3.5億人乘坐飛機出行,目前航空人口的數量已達到4.7億,成爲全球航空人口最多的國家。去年民航旅客運輸量超過了7億人次,預計今年有望超過7.7億人次。我們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出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方位增強民航服務保障能力。近幾年,我想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了。“十四五”期間,民航每年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都超過1000億元,成都天府、青島膠東等一批現代化機場先後建成投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級機場羣建設已經初具規模。預計到今年年底,民用運輸機場總數將達到270個左右。除了地面設施外,我們還加強空中通道的建設,京昆、廣蘭、滬蘭、滬哈、中韓、京廣等多條空中大通道全面建成,有效緩解了航班快速增長帶來的空域緊張問題。
二是我們的航線航班密度越來越高了。“十四五”以來,我們不斷完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體系,優化完善航線網絡佈局。2024年,國內航線達到4513條,通航城市264個,目前,航空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92.6%的地級行政單元、91.2%的人口。國際方面,國際航線執飛城市對824個,通航境外83個国家的213個城市,大家出境遊有了更多的選擇。
三是我們的服務品質越來越好了。“十四五”期間,我們大力提升運行效率,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較好水平;千萬級機場航班近機位靠橋率提升至83.8%,上下飛機更加便捷。我們會同鐵路企業不斷完善全流程空鐵聯運產品,目前已有22個運輸機場和火車站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6家航空公司與鐵路12306平臺實現系統雙向“軟聯通”。同時,我們大力推進智慧化服務,國內旅客自助值機佔比超過7成,具備無紙化便捷出行能力的運輸機場超過260家,機上WIFI使用越來越廣泛,旅客雲上生活越來越豐富。
這裏我還想強調,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我們始終把旅客安全作爲航空服務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生產運行組織,確保航空運輸安全。當前正值暑運旺季,也是大家出行高峯期,航班量大,天氣複雜,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抓好生產運行組織,全力以赴做好暑運保障,確保旅客平安順暢出行。
謝謝!
壽小麗:
請繼續提問。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日報China Daily記者:
我們中國日報比較關心國際合作的問題,我的問題也是有關國際合作的。近年來,“一帶一路”取得了很多成果,像去年11月,祕魯錢凱港正式開港,錢凱在西班牙語裏和上海的讀音相似,所以“從錢凱到上海”也一度成爲熱門話題。我想請教一下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在深化交通運輸國際合作、構建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方面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果?謝謝。
劉偉:
感謝你對交通運輸國際合作方面問題的關注。共建“一帶一路”,交通運輸是先行領域。這些年,我們堅持交通天下,以交通互聯互通來架起互利共贏的橋樑。概括起來,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設施聯通把天塹變通途。我們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經基本形成,爲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比如,2021年底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旅客能夠“早上在昆明喫米線、傍晚到萬象喝咖啡”,這條鐵路客貨兩旺,已經運輸跨境貨物超過1300萬噸。你剛纔提到的祕魯錢凱港,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2024年11月開港,使南美至亞洲的海運時間縮短了10天。此外,雅萬高鐵、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建成投運。這一條條路、一座座橋、一個個港,已經成爲新時代的駝鈴帆影、大道驛站。
第二,運輸暢通讓天涯若比鄰。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制度規則“軟聯通”,國際運輸網絡越織越密。目前,我們已經累計對外簽署了270多份雙多邊合作協定或者文件,涵蓋了鐵路、道路運輸、海運、航空運輸、郵政等各個領域。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的229個城市、亞洲100多個城市。“空中絲綢之路”不斷拓展,通航境外83個國家213個城市。我國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的方式跨越裏海、抵達歐洲。“丝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我国海運连接度已经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
第三,合作融通使相遇即相知。我們成功舉辦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交通部長第十二次會議,建立了中國—中亞交通部長會議、中國—拉共體交通合作論壇等區域合作新機制。我們實施全球可持續交通人文交流高級研修項目,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樑。我們還以合作項目爲媒介,增強共建國家人民的獲得感。比如,蒙內鐵路已經爲肯尼亞創造了超過7.4萬個就業崗位,員工屬地化率已經超過90%,培養了2800多名鐵路人才。
一通惠天下,萬里尚爲鄰。我們將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持續提升全球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謝謝。
壽小麗:
謝謝劉部長,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裏,大家再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