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管理債券基金表現不佳但長期吸引力仍存

儘管今年主動管理債券基金整體表現不佳,它們依然是尋求穩定收益投資者的重要選項。數據顯示,當前市場中有超過4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向主動型債券基金。相比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因其結構更復雜,主動管理在過去更有可能跑贏市場,也更有優勢超過被動指數產品,特別是在國債佔比較高的被動基金中。

然而,根據晨星(Morningstar)本週二發佈的報告,截至6月30日的一年內,僅有31%的主動債券基金跑贏了同類的指數基金,而一年前這個比例約爲62%。在中期核心債券基金類別中,僅有52%的基金表現優於指數基金,低於去年超過70%的水平。更令人擔憂的是,專注於公司債的基金表現幾乎全面崩潰,僅有4%的基金跑贏了被動基金,而去年該比例還有64%。

晨星分析師Bryan Armour指出,基金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於債券經理人難以應對與關稅相關的市場動盪。他表示:“主動管理債券基金通常比指數基金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但在2025年4月,由於關稅政策宣佈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導致信用利差擴大,這種策略反而對基金不利。”例如,在公司債板塊中,許多主動型基金在利差擴大時削減信用風險敞口,結果在5月和6月利差迅速收窄時未能及時回補,從而錯失了反彈行情。

儘管短期遭遇“滑鐵盧”,主動債券基金在長期表現上仍具吸引力。根據晨星統計,過去10年,中期債券基金的平均年化回報爲2.1%,而同類被動基金則爲1.7%。在費用最低的20%基金中,平均回報更是達到2.4%。這意味着,若投資者注重費用控制,主動基金的超額收益潛力依然可觀。

從個別基金來看,過去10年中,僅約三分之一的主動型中期債券基金跑贏了被動型基金,但若限定在費用最低的基金中,這一比例則躍升至超過三分之二。

晨星的報告未點名具體基金,但實際上,市場上並不難找到費用合理、長期表現穩健的主動型債券基金,尤其是一些資產規模龐大的基金,往往成本較低、管理成熟。

例如,晨星數據庫中10年回報排名靠前的基金包括:富達投資級債券基金,管理資產104億美元,費用率爲0.44%,過去10年平均年化回報爲2.31%;美國債券基金,管理資產达940億美元,費用率僅爲0.24%,10年平均年化回報同爲2.31%。該基金也廣泛出現在多項退休計劃中,適合長期持有。

基金名稱 管理資產(億美元) 費用率(%) 過去10年平均年化回報(%)
富達投資級債券基金 104 0.44 2.31
美國債券基金 940 0.24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