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牛市或迎三季度調整,但長期趨勢向好
自4月低谷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反彈逾26%。然而,隨着三季度的到來,市場開始關注疲軟的非農就業數據、關稅引發的通脹擔憂等因素,對美股牛市是否按下暫停鍵產生疑問。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指出,美股可能在三季度出現階段性調整,但本輪牛市尚未結束,三季度調整更可能是“暫停”而非“終結”。
牛市的底層邏輯——盈利修正與週期拐點
這場牛市的起點可追溯至2025年4月,當時特朗普政府公佈的“對等關稅”政策,導致股市增長不確定性達到峯值。數據顯示,此前數月裏,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平均跌幅已達30%,意味着美股已提前消化宏觀經濟數據中的疲軟態勢。
支撐牛市的核心動力是盈利修正廣度(ERB)的V型復甦。大摩數據顯示,ERB從4月的-25%反彈至當前的+10%,這一指標與股市同步變動且領先於盈利驚喜數據,成爲確認市場底部的關鍵信號。研報明確指出,4月已成爲2024年開啓的熊市終點,而當前牛市僅4個月,仍處於初期階段。
從週期看,2022年初啓動的“滾動式盈利衰退”在2025年4月進入尾聲。企業通過持續削減成本和勞動力支出,爲利潤率擴張鋪路;疊加新出臺的親增長稅收政策、AI技術普及、美元走弱等因素,盈利增長的長期驅動力已形成。
關稅滯後影響與美聯儲政策搖擺,美股三季度或迎溫和回調
儘管長期趨勢向好,大摩提示三季度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核心矛盾在於關稅滯後影響與美聯儲政策搖擺。關稅方面,老庫存低成本效應消退後,其導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將在三季度反映在企業財報中。對定價能力弱的消費品行業而言,這會直接擠壓利潤率;而能順利轉嫁成本的工業企業,受影響相對有限。
勞工市場數據加劇了政策不確定性。最新數據顯示,兩個月非農就業數據修正值爲新冠疫情初期以來最差,債券市場已定價9月美聯儲降息88%的概率,2年期美債收益率較聯邦基金利率低80個基點。
但研報強調,美聯儲可能因關稅通脹擔憂推遲降息,這種“弱增長+高利率”組合,或在季節性疲軟的三季度引發5%-10%回調。
其他風險還包括:全球美元流動性增速放緩、盈利修正廣度復甦節奏暫停、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關鍵位等,均可能對短期市場構成壓力。
盈利+降息,12個月維度仍堅定看漲
大摩在提示短期風險的同時,維持12個月維度看漲判斷,核心支撐來自三方面:
盈利增長確定性增強 | 共識預期顯示,2025年標普500指數EPS增速將達9%,2026年升至14%。其中Mag7表現突出,二季度淨利潤增速預計達26%,遠超標普493指數1%的增速。企業正通過正經營槓桿效應推動利潤率擴張,2026年EBIT利潤率預計從當前17.6%升至18.9%。 |
---|---|
美聯儲政策終將轉向 | 儘管短期降息可能延遲,但隨着通脹衝動消退和勞動力市場降溫,2026年進入降息週期是大概率事件。歷史經驗顯示,股市往往提前反映政策轉向,一旦數據支持降息,市場可能快速收復調整失地。 |
估值與資金面韌性猶存 | 當前標普500指數動態市盈率雖處高位,但10年期美債收益率穩定在4.5%以下,股權風險溢價仍處合理區間,未現明顯泡沫信號。 |
本文轉載自“華爾街見聞”,作者:卜淑倩;FOREXBNB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