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全球主要銀行探索發行穩定幣,華爾街態度轉變

週五,十家全球主要銀行宣佈聯合探索發行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這標誌着傳統金融加快融入區塊鏈與加密資產生態的步伐。這一消息緊隨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擴大加密投資渠道的決定,顯示華爾街對數字資產態度的重大轉變。

參與此次探索的機構包括美國銀行(BAC.US)、高盛(GS.US)、花旗(C.US)、德意志銀行(DB.US)、瑞銀(UBS.US)、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巴克萊銀行(BCS.US)、道明銀行(TD.US)、桑坦德銀行(SAN.US)以及法國巴黎銀行(BNPQY.US)。根據聯合聲明,各銀行將共同研究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與七國集團(G7)主要貨幣1:1掛鉤的數字資產,即穩定幣(Stablecoin)的可行性。

聲明指出:“本次合作旨在評估一種全行業的創新方案是否能夠兼顧數字資產帶來的效率提升與市場競爭力,同時確保符合所有監管要求及風險管理標準。”目前該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重點在於驗證穩定幣是否能在跨境支付、清算及資產流通中發揮實質作用。

穩定幣市場現狀

近年來,穩定幣作爲加密生態中的核心資產類型,逐漸吸引了金融巨頭的關注。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態支持加密行業、比特幣與以太坊等主流幣種價格回升,傳統金融機構正重新評估其在未來貨幣體系中的角色。

然而,監管層的擔憂依舊存在。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警告,穩定幣若由商業銀行發行,可能會削弱傳統銀行體系在支付與結算中的核心地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在今年6月表示,私人機構發行的穩定幣或將對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構成風險。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估算,目前約九成穩定幣交易仍用於加密市場內部流動,僅約6%的交易與真實商品或服務支付相關。市場由總部位於薩爾瓦多的泰達幣(Tether)主導,流通量達1790億美元,佔全球穩定幣市場總規模的近六成。法國興業銀行今年通過旗下數字資產子公司發行了首個美元穩定幣,但流通规模僅約3060萬美元。

競爭與未來方向

與此同時,歐洲另一個由九家銀行組成的財團(包括荷蘭國際集團ING與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也計劃推出歐元穩定幣項目,顯示該領域競爭正在加劇。

儘管穩定幣是當下焦點,部分銀行高管認爲,未來更具潛力的方向在於“資產代幣化”,即將存款、債券、股票等傳統金融資產以區塊鍊形式數字化。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在7月曾表示,“代幣化存款”可能比穩定幣更具戰略意義,但各類試點項目的推進速度仍慢於預期。

與此同步,摩根士丹利也在行動。消息人士透露,該行已通知旗下理財顧問,自10月15日起,所有客戶,包括退休賬戶持有人,都可通過摩根士丹利投資加密貨幣基金。這意味着此前僅限於淨資產超過150萬美元的高淨值客戶的渠道將向大衆開放。摩根士丹利表示,公司將採用自動化風險監控機制,以防客戶投資過度集中於波動性較高的加密資產。

穩定幣市場主導者 流通量(億美元) 市場份額
泰達幣(Tether) 1790 近60%
法國興業銀行美元穩定幣 3.06 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