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投等債是什麼?
非投等債全名爲非投資等級債券,通常又被稱爲“高收益債券”或“垃圾債券”是指信用評級低於投資級的公司債券。具體見下圖:
以兩大國際評級機構爲例:
標準普爾評級:低於 BBB-
穆迪評級:低於 Baa
這類債券的發行主體往往是信用資質較弱的企業或組織。它們可能因債務負擔較重、營運能力不足、行業波動較大等原因,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是因爲暫時性財務波動或處於行業景氣週期低谷,才被下調評級。
非投等債的三大特徵
(1)較高的收益率
非投資等級債券通常提供遠高於國債或投資級債券的票息回報。這種高收益是對其較高違約風險的補償。尤其在經濟景氣週期中,企業盈利改善,違約風險降低,投資者可以通過持有這類債券獲取穩定而可觀的利息收入。
舉例說明:假設A科技公司因爲快速擴張導致債務水平較高,信用評級機構給予其債券BB級評級(屬於非投資等級)。爲了吸引投資者,A公司發行的債券票息率爲8%,而同期國債的收益率爲2%。以下是5年內的收益對比:
項目 | A科技公司債券 | 同期國債 |
本金 | 10萬美元 | 10萬美元 |
年利息收入 | 8000美元 | 2000美元 |
5年總利息收入 | 40000美元 | 10000美元 |
到期總收益 | 140000美元(本金+利息) | 110000美元(本金+利息) |
說明:
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收益率遠高於同期國債。
高收益=高風險的回報機制。
(2)較高的違約風險
由於發行主體信用評級較低,非投等債的違約風險更高。在經濟衰退、利率上升或企業經營惡化時,違約率可能顯著上升。
數據參考:根據穆迪數據,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平均違約率爲 2.8%,而投資級債券的違約率則不足 0.1%。
舉例說明:假設100個人分別投資了10萬美元的高收益債券和投資級債券,下面是他們在五年間各自的違約損失計算:
債券類型 | 投資金額(美元) | 投資人數 | 違約率 | 總違約損失(美元) |
高收益債券 | 100000 | 100 | 2.80% | 280000 |
投資級債券 | 100000 | 100 | 0.10% | 10000 |
說明:在相同的投資金額和人數下,高收益債券的違約損失遠高於投資級債券,反映了其更高的違約風險。
延伸舉例:
就像借錢給兩個人:一個是年收入穩定的公務員(投資級),另一個是創業中但還沒盈利的小公司老闆(非投等)。
顯然後者違約風險更高。
(3)與股市的關聯性
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價格走勢與股市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 經濟景氣時:企業盈利改善→違約風險下降→債券價格上升
📌 經濟低迷時:風險上升→價格下跌,但通常跌幅小於股票
因此,非投等債也具備一定的防禦性特徵。
如何分散非投等債的投資風險?
直接投資單一非投資等級債券,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面臨較高的集中度與流動性風險。因此,通過ETF工具實現分散化投資是一種更穩健的選擇。
實際案例:以“第一金美元優選收益非投資等級債券ETF(代號:0098EB)”爲例,其採用嚴謹的選債邏輯來控制風險:
排除新興市場風險:只投資於美國發行的企業債券。
篩選高發行量債券:僅納入流通金額大於7.5億美元的債券,提高流動性與市場認可度。
分散化配置:控制單一發行人佔比不超過2%,實現高度分散化。
優先債篩選機制:剔除CCC以下評級,僅納入更具保障的優先債券。
📊 數據顯示:該ETF追蹤債券的違約率僅爲0.015%,遠低於市場平均的2.834%
生活類比:與其把全部積蓄借給一個風險公司,不如透過ETF把錢“借給”100家公司,大幅降低單一違約帶來的打擊。
非投等債的投資時機與資產配置建議
(一)適合的市場環境
非投資等級債券可以作爲資產組合中的增強收益工具,在不同市場週期中扮演不同角色:
經濟擴張期:企業盈利改善,可適度增加配置比例。
經濟衰退期:風險上升,應降低配置,轉向國債或投資級債券等防禦性資產。
利率下降期:非投等債因其較高收益率和利差收窄的潛在空間,具備資本利得機會
(二)投資者類型建議
進取型投資者:可適度提高高收益債配置,追求票息與資本利得;
穩健型投資者:通過 ETF 等分散工具,控制單一債券違約風險;
保守型投資者:應以投資級債券、國債等低風險資產爲主,適量配置非投等債以提升組合收益。
結語:讓“垃圾債”變成你的收益利器
非投等債雖有“垃圾”之名,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投資工具與節奏,就能從中發掘高收益機會。
✅ 實用建議:
定期檢查投資組合中高收益債的比例
結合經濟週期與利率環境,動態調整配置
優先選用低違約率、流動性高的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