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董静

来源:硬AI

“没有电力,就没有AI。”美银称,AI的“算力竞赛”本质是“电力竞赛”,预计支撑AI运行的非IT基础设施投资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11月3日,据硬AI消息,美银在最新研报中称,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正从传统的芯片、服务器等IT设备扩展到电力、冷却、金属等基础设施领域,这些“非IT”投资将成为AI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报指出,到2030年,中国AI总资本支出(Capex)将增长至2-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支撑AI运行的非IT基础设施(如电力、散热、金属材料等)投资将占据三分之一,形成一个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的庞大市场。

该行认为,中国在这轮AI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显著优势,包括充足的电力产能、相对较低的电价(比发达市场低30-60%)、可再生能源供应链主导地位以及相对年轻完善的电网网络,为AIDC(AI数据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I竞争本质上已成为电力竞争

美银称,随着AI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的能耗正急剧攀升。

报告预测,中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以18%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从2024年的102太瓦时(TWh)增长到2030年的277太瓦时,占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29%。

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有三点:

AIDC(AI数据中心)的加速普及:其功耗远高于传统数据中心。

高性能芯片的部署:以英伟达(NVIDIA)为例,其GB200芯片的功耗高达2.7kW,远超H100的700W。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1

服务器机柜功率密度飙升:未来机柜的功耗预计将达到200kW甚至600kW的惊人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美银预计到2030年,中国AI总投资将达到约2-2.5万亿元,而重点关注的8000亿元非IT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系统(发电和输电)将占据38%的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数据中心建设所需金属(12%)和先进冷却系统(10%)。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2

电力供应:核电、设备、储能、发电机五大新机遇

报告强调,相比欧美面临的电网老化和电力短缺问题,中国在AI电力基础设施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充足的发电能力、低30-60%的工业电价、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以及更年轻、更强大的电网。

该行认为,这为承接AI算力爆发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催生出五大投资机遇:

核电: 作为一种稳定、高效、清洁的24/7基荷电源,核电是AIDC的理想搭档。

报告预测,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25年的60GW增长到2030年的100GW,占全球在建核电容量的60%。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3

电力设备: 全球电网升级和AI数据中心建设正引发变压器等设备的需求激增。

报告预计,中国变压器出口额在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增长超过30%和20%。

储能系统(BESS): 为保障数据中心供电稳定,储能系统不可或缺。

美银预计,到2030年,与AIDC相关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新增装机量将达到55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4

柴油发电机: 作为数据中心断电时的紧急备用电源,其需求随数据中心建设水涨船高。

报告预测,用于数据中心的大缸径柴油发动机销量在2024-2027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

AI电源: AI服务器内部的电源系统同样关键。随着芯片功耗大幅提升,高压直流(HVDC)、Panama电源供应和固态变压器等新兴电源技术将迎来强劲增长。

“降温”与“材料”:AI的物理基石

美银指出,除了电力,高效散热和基础原材料也是构建AI大厦的物理基石,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

液冷技术: 报告指出,服务器温度每升高10°C,设备可靠性会降低高达50%。液冷技术比传统风冷的热传导效率高出20-50倍,能节省高达30%的电力。随着AI算力密度提升,液冷成为必然选择。

美银预测,中国液冷市场规模在2025-2030年将以42%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30年市场规模达790亿元人民币,渗透率将从2025年的10%跃升至45%。

关键金属——铜与铝: 铜在AI数据中心建设中扮演着信号传输、电力输送和热量管理的关键角色。

报告测算,到2030年,中国AI数据中心直接消耗的铜将达到约100万吨,占全国总需求的5-6%。与此同时,作为轻量化和导热的关键材料,铝的需求同样强劲,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带动695千吨的铝需求。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

从“芯”到“电”,美银:中国AI基础设施非IT投资规模将达8000亿元 - 图片6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