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成为AI初创企业融资首选,超越美国股市IPO
在公开募资市场难以吸引高速成长的人工智能初创型企业的背景下,未上市的AI初创企业及独角兽企业如OpenAI正通过数十亿美元规模的融资轮,从投资机构筹集资金,速度和规模均超过选择IPO的美国企业。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今年未上市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价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融资交易数量是同等规模美股市场IPO融资交易数量的两倍。自ChatGPT全球风靡后,AI领军者如OpenAI和AI数据平台Databricks等通过私募融资轮大幅推高估值,使得AI初创企业无需上市即可获得所需资金。
华尔街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的私募公司投资人Chris Evdaimon表示,这些公司是否上市完全取决于它们自己,它们现在通过保持私有状态,在多个不同方面实现获益。
私募股权分析师指出,对于千亿美元估值级别的“AI巨无霸”如OpenAI,选择股票市场IPO上市的最佳时机往往将在公司发展的最高峰阶段,以实现股份价值最大化。
| 2023年融资情况对比 | 美国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主导的融资交易 | 美国IPO募资 |
|---|---|---|
| 交易数量 | 21笔 | 10个 |
| 筹资总额 | 1080亿美元 | 133亿美元 |
近年来美国大型私募融资轮持续超越IPO。硅谷的风投(VC)机构们投的是未上市公司股权,通过非公开谈判、定向增资进来,不会像IPO一样向所有公众投资者开放认购,也不会在交易所公开发行,所以本质上就是“私募股权融资”。
AI初创企业的资金流向
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一个季度,AI初创企业拿到的VC资金占比达到历史新高区间(美国约62.7%、全球约53.2%),正在把2025年推向历史上首次“全年超过一半的风投资金流向AI”的年份。
风投基金的出资人和风投公司的合伙人“在资金投向上更加审慎”,并且“将焦点全面集中在AI领域”。
与新冠疫情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任何有创新想法的未盈利公司都会选择上市交易。2021年,美国股票市场IPO中筹资10亿美元或以上的融资活动数量飙升至32笔,而在当时规模达到这一水平的私募融资轮只有21笔数量。
许多AI初创企业倾向于保持私有未公开性质的部分原因在于,私募投资机构们愿意在这些初创企业实现盈利之前为其增长提供资金支持,来获得所持有的该企业股份。
IPO作为AI独角兽的最终归宿
华尔街顶级银行家和投资机构们表示,那些估值高企的AI初创企业很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选择上市,不过,能够专注于拓展特定业务——或是在不必面对公开文件和业绩电话会大举批评的情况下自由花钱——仍然是许多创始人偏好的资金路径。
Evdaimon表示,“目前,私募市场正在为增长买单。”随着私募公司的“年龄”不断增加以及愈发专注于某项业务,这一点变得愈发明显。
对于通过美国IPO募资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们来说,其表现可谓喜忧参半。尽管加权平均回报率约为40%,超过标普500指数回报率的两倍,但其中有四只股票的股价已大幅跌破发行价。这个整体的表现主要由稳定币发行商——有着“稳定币第一股”称号的Circle Internet Group Inc.的265%涨幅以及AI云端算力租赁平台——有着“英伟达亲儿子”称号的CoreWeave Inc.近乎三倍的股价表现所拉动。
Evdaimon预计,这些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们最终仍将不可避免走向IPO。“它们只是在选择自己的时机,以最大化IPO上市收益——要从一个‘实力最强’的时刻出发来上市,不仅仅是像炒股那样去择时市场,而是基于自身发展阶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