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4-2025年):普惠金融发展新特点

2024年,中国普惠金融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展现出新的特点。央行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4-2025年)》显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加大,涉农领域金融资源加速倾斜,农户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脱贫人口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增强,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质优。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获贷率提升。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数量增加,服务效率提升。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扩大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支付规模稳步提升。

政策与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措并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措施包括: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 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 增强央行基础征信服务功能,优化征信市场布局;
  • 优化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现金等服务,保障支付服务渠道广覆盖、差异化和多样性;
  • 参与普惠金融国际治理,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数字普惠金融等G20长期议题。

发展特点

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特点如下:

特点 描述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涉农领域金融资源加快倾斜,农户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余额增长,脱贫人口贷款覆盖面扩大。
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民营经济贷款规模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质优,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重点群体金融服务 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政策优化,银行网点适老化、无障碍金融服务设施健全。
银行结算账户服务 开户数量增加,服务效率提升。
数字人民币应用 试点扩大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支付规模提升。
融资配套机制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率提高,地方征信平台服务量增长。
资本市场包容性 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丰富,服务农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保险+期货”项目增加。
普惠保险产品供给 重点粮食作物保险政策优化,保险密度和深度提升,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和支付赔款金额规模增加。

本文编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FOREXBNB编辑:徐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