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外貿數據打破了市場的共識: 出口未轉弱,進口更偏強。這種意外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驅動?是趨勢還是擾動?我們認爲,其中有三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一是對美出口在6月的短暫反彈後再度轉弱,隨着中美關稅的再度延期,前期搶出口帶來的對美需求回升將暫時告一段落;

二是對美以及東盟(轉口)出口回落下,整體出口增速卻明顯反彈,這意味着關稅影響下,中國出口商也在加快開拓歐洲以及新興經濟體市場;

三是進口在去年高基數的背景下超預期上升,但背後支撐可能更多來自於半導體等機電進口,與內生經濟需求更相關的原材料、能源等進口則表現分化。

綜上,在轉口貿易以及國內出口商積極開拓市場份額的影響下,我們預計出口短期內仍將保持有韌性,但進口或更偏向於短期擾動,內需增長的回升仍需政策提振和數據觀察。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1

具體來看:

首先,對美出口增長緣何再次轉弱?5月以來隨着中美關稅暫緩3個月,國內出口商再次掀起“搶出口”浪潮,6月對美出口降幅一度大幅收窄。但隨着關稅的延後,這一趨勢在近期似乎有所逆轉,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數量再次走弱,“搶出口”進入階段性尾聲。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2

但轉口貿易依然強勢,由於美國進口商趕在8月1日(特朗普對等關稅暫緩截止期)前瘋狂囤貨,洛杉磯港口吞吐量再次刷新今年新高,短期內強勁的需求支撐了轉口貿易的優異表現,7月我國對東盟出口雖小幅回落,但整體依舊維持高位。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3

其次,誰來替代“消失”的美國訂單?從結構上來看,除對東盟的轉口以外,7月我國對歐盟、拉美、非洲等國出口均有明顯上升,成爲出口改善的主要拉動力量。我們認爲核心原因在於,關稅影響下,中國出口商正加快在非美地區擴張或尋求新市場。

一方面,在全球製造業PMI放緩的情況下,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保持較高景氣度,成爲我國開拓非美市場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對歐洲出口的改善也是7月出口回升的主要拉動。今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增速出現明顯背離,7月對歐盟出口增速甚至進一步回升至9.2%。從出口相似度來看,中國和歐盟的產品結構更爲類似,在對美訂單下降的背景下,中國貿易正加快向歐洲市場轉移,歐洲出口商也愈發能感知來自中國產品的競爭壓力。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4

量價上,國內出口商存在進一步“以價換量”的特徵。鑑於中國相對其他國家更高的關稅水平,國內訂單下降明顯,7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再度回落。爲保住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優勢,汽車、手機、以及鞋帽箱包等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商品均存在持續降價的傾向(這在7月數據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最後,進口超預期回升,是出口間接拉動還是內生需求改善?在去年高基數的情形下,7月進口超預期回升至4.1%,這一數據的確令人驚喜。但從進口結構上來看,半導體等機電設備進口仍是主要支撐,例如集成電路、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產品、機牀等,與內生經濟需求更相關的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進口則表現分化,鐵礦石、鋼材、煤炭等進口依舊疲軟,但原油和銅進口有所改善,因此內生需求的修復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5

往後看,出口的韌性能否持續?當然,最核心的還是美國的需求。鑑於本輪美國進口存在明顯透支傾向,而隨着8月7日關稅的落地,搶進口將再度告一段落。我們在報告《美國經濟成色究竟如何?》中提到,下半年預計美國內需將進一步放緩,屆時轉口貿易對我國出口的拉動可能會有所減弱:

一方面,需求端的透支償還壓力將會更加嚴峻,消費的邊際回升恐難以持續,而在需求透支+庫存偏高下,製造業將持續萎縮,這從7月製造業PMI的加快回落中已經可見一斑;另一方面,高利率下的債務置換壓力對企業投資的影響預計將進一步顯現,考慮到美聯儲最早也只能在9月開始降息,三季度美國企業投資預計仍不樂觀。

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 圖片6

但我們預計出口更多是以溫和的速度回落,出現大幅下行的風險不大。正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的,對於非美市場的開拓將成爲下半年出口的底部支撐,短期內出口端的韌性可能更強。

本文作者:陶川、武朔,來源:民生宏觀團隊,原文標題:《出口加速: 7月外貿的三個“意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