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於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會晤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他應邀於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特朗普會晤,討論結束俄烏衝突的“所有細節”。這是澤連斯基自2月28日和特朗普在白宮公開爆發激烈爭吵以來首次訪美。特朗普16日表示,結束俄烏衝突的最佳途徑是“直接達成和平協議”,而非僅僅達成停火協議。

俄新社分析稱,俄美元首會晤後,形勢已發生轉變,烏方後續或將不得不做出讓步;若烏方不願妥協,美國或將對其施壓。對於澤連斯基此次訪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北約祕書長呂特以及法德意英等多國領導人17日相繼宣佈將陪同前往,避免再次上演“白宮衝突”,並說服特朗普將歐洲納入後續的美俄烏三方會晤。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隨着俄軍近期突破烏軍在東部頓巴斯地區的部分防線,烏克蘭在戰場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基輔和歐洲必須適應由華盛頓和莫斯科塑造的新現實”。烏“國家網”17日稱,解决俄烏冲突的关键阶段即将到来,這要麼爲實現和平鋪路,要麼引發衝突進一步升級,而結果難以預測。

特朗普來電

特朗普與普京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持續約3小時的會晤,雙方對會晤評價積極,但未就俄烏停火等問題達成協議。此外,此次會晤並未邀請烏克蘭和歐洲國家領導人蔘與。《紐約時報》稱,俄美領導人會晤後,烏克蘭陷入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境地——緊急拼湊實際會談內容,解讀可能達成的共識,並竭力避免在談判中被邊緣化。不過,數小時後,特朗普的來電填補了其中“部分空白”。

據烏通社報道,在特朗普介紹其與普京會晤的主要內容後,澤連斯基16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和特朗普進行了“長時間且內容充實”的通話,起初是一對一通話,隨後歐洲領導人加入,通話時長超過一個半小時。澤連斯基还宣布,他正爲18日在華盛頓與特朗普的會晤做準備,並與有關方面進行協調,“各方一致認爲需要在領導人層面進行對話,釐清所有細節,並確定哪些步驟是必要的、可行的”。

對於特朗普提出安排烏美俄三方會晤,澤連斯基表示支持。“關鍵議題可以在領導人層面進行討論,而三方會晤的形式非常適合討論這些議題。”他強調,讓歐洲在結束俄烏衝突的每個階段都參與其中,確保歐洲與美國一道爲烏克蘭提供可靠安全保障非常重要,烏方將繼續與所有夥伴協調立場,“美國的力量將影響局勢走向”。

美國《新聞週刊》稱,雖然會晤議程尚未公佈,但特朗普表示,他將和澤連斯基討論一項“能結束戰爭的協議”,若一切順利,“接下來將安排與(俄)普京總統的(三方)會晤”。該媒體認爲,在华盛顿的面对面會晤,讓澤連斯基有機會直接向特朗普爭取“安全與軍事承諾”,同時對外釋放“美國政策走向的信号”。

澤連斯基宣示立場

據英國《衛報》報道,澤連斯基17日表態稱,他將與特朗普討論先達成停火再快速推進 “最終協議”的議題,並強調烏克蘭憲法“禁止分裂領土”,領土問題只能在美俄烏領導人的三方會晤上討論。

美媒稱,與普京會晤後,特朗普“忽然轉向”支持俄方提出的和平協議方案,而非此前堅持的立即停火,進一步凸顯美烏在和平條件上存在的巨大分歧。

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16日表示,此次俄美元首會晤“讓歐洲被驚醒”,而烏方指望西方國家爲其作戰的希望也隨之“破滅”。烏克蘭方面則擔心特朗普和普京已就和平協議框架達成一致。烏克蘭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16日稱,特朗普提議放棄停火協議轉而支持迅速達成和平協議的做法,實際上是採納了“普京的立場”。

《紐約時報》援引聽取了通話簡報的歐洲高級官員的話稱,特朗普16日告訴歐洲領導人,若烏克蘭同意從頓涅茨克地區撤軍,有望快速達成和平協議。上述官員稱,作爲交換,普京表示將凍結赫爾松和扎波羅熱等地區的前線行動。

特朗普16日在其自創的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稱,包括澤連斯基和部分歐洲領導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爲”,跳過停火協議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是結束俄烏衝突的更優選擇,因爲前者往往難以持久有效。“我們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但烏克蘭必須同意,澤連斯基總統必須同意。”特朗普說,歐洲國家也要“參與一些”。

《衛報》分析稱,特朗普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確,白宮將結束俄烏衝突的壓力從俄羅斯轉向烏克蘭和歐洲。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上述表態與烏克蘭及其所有歐洲支持者的核心訴求相悖——他們把無條件停火放在首位,這無疑讓“基輔和歐洲各國深感不安”。

歐盟委員會官網16日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歐洲支持美烏歐三方會晤,但強調烏克蘭“必須擁有鋼鐵般的安全保障”。聲明還稱,不應限制烏克蘭武裝部隊及其與第三國的合作,俄羅斯不能否決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的道路。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16日透露,特朗普在通話中提議爲烏方提供安全保障,模式參考北約成員國的集體防禦條款。梅列日科稱,這一表述過於模糊。“哪些國家會同意將對烏的攻擊視爲對其自身的攻擊?我願意相信能找到這樣的國家,但我沒把握。”

歐洲派出“重量級”隨行團

“爲避免再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生衝突,歐洲將派出重量級人物隨澤連斯基訪美,增加基輔的談判籌碼。”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17日報道稱,在2月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關係惡化後,歐洲竭力修復雙方關係,而歐烏均把18日的會晤視爲確保特朗普不接受俄方提出的“割地換和平協議”等要求的窗口期。

據《衛報》17日報道,馮德萊恩、呂特、梅洛尼、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以及英國首相斯塔默、芬蘭總統斯圖布當天紛紛確認將於18日隨澤連斯基赴華盛頓參加同特朗普的會晤。馮德萊恩还表示,她於17日晚些時候在布魯塞爾歡迎澤連斯基的到來,共同參加由英法德三國主持的“志願聯盟”會議。

“政治新聞網”分析稱,由於特朗普近期在俄烏衝突上的立場搖擺不定,且他似乎接受了俄方“大部分論點”,歐洲擔心澤連斯基再次在白宮陷入被動局面,因而派出的赴美人選多與特朗普關係良好。BBC稱,歐洲方面希望吸取2月的教訓,正在“指導”澤連斯基如何與特朗普打交道。

前北約官員、現任歐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分析師的朱塞佩·斯帕塔福拉分析稱:“總體而言,歐洲人近期與特朗普的對話比此前的100天要頻繁得多。他們有影響力,但影響力有限。”《紐約時報》稱,對歐洲而言,烏克蘭的未來走向對其具有戰略意義。大部分歐洲領導人認爲,若烏克蘭防線崩潰,俄羅斯可能在未來幾年試探北約底線。該媒體援引學者觀點認爲,“普特會”以及隨後的會談暴露出歐洲的深層次問題:歐洲沒有結束俄烏衝突的戰略,相反一直在倉促應對美國的立場,致力於讓美方堅守某些“紅線”,以保護烏克蘭主權和歐洲安全。

西班牙《機密報》分析稱,如今特朗普迫切想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心迫使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然而,推進和平進程的難度在戰場上就可見一斑:就在美俄兩國總統會晤的數小時前,俄烏雙方仍在互相攻擊。

本文作者:駐俄羅斯、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肖新新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潘秉瑜,來源:環球時報,原文標題:《多位歐洲政要陪同,防止“白宮衝突”重演,“普特會”後澤連斯基緊急赴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