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鋁市場正走向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供應短缺,如果價格維持在當前水平,一場庫存告罄的危機或將難以避免。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花旗分析師Wenyu Yao、Maximilian Layton和Shreyas Madabushi在9月15日的報告中表示,結構性看漲鋁,當前的2500美元/噸的鋁價可能導致市場在未來五年內出現不可持續的巨大赤字,預計鋁價需要在3000美元/噸以上才能刺激必要的供應增長。
中長期看,花旗預計鋁價甚至可能衝擊4000美元/噸的“需求破壞”水平,這意味着長期來看具有50-60%的上漲潛力。
鑑於此,花旗強烈建議鋁消費企業在當前價位對未來1-5年進行套期保值,並預計隨着宏觀經濟情緒在2026-2027年轉好,資產配置者和各類基金將大舉增持鋁資產。
產能收縮、需求爆發,鋁價上行潛力巨大
鋁市場過去二十年低價和供應過剩的格局,主要由中國低成本產能的快速擴張所驅動。
報告指出,如今這一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中國的閒置產能已被完全消化,並且已進入“無新增原生鋁產量增長”的階段。
在供應受限的同時,鋁的需求前景卻顯得異常強勁。除了電動汽車、光伏、風電和電網升級等能源轉型帶來的持續結構性需求外,一系列“未來產業”正成爲新的巨大增長引擎。
報告特別強調了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無人機等)、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報告估計,每台人形機器人需消耗20-25公斤鋁。
報告數據還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同比增長了100%;同年7月,工業機器人年化產量同比增長約60%至90萬臺。這些新興領域不僅直接消耗大量鋁材,更重要的是,它們對電力的巨大需求與鋁冶煉形成了直接競爭。
報告認爲,中國在機器人和AI領域的鉅額投資,可能重演其在能源轉型和美國頁岩油革命中“資本湧入—成本下降—產量爆發”的模式,這將爲鋁、銅、鋰和電力等上游原材料帶來長期、強勁的需求支撐。
印尼難堪大任,廢鋁杯水車薪
在中國產能見頂後,全球將目光投向印度尼西亞,希望其能填補供應缺口。
然而,花旗認爲,即便印尼所有規劃項目全速推進,也僅能部分緩解短缺,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根據報告的基準情景,到2029年,印尼的鋁產能預計將達到230萬噸。但這嚴重依賴配套自備燃煤電廠的投資,不僅面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還存在監管和融資障礙。
報告估算,此類一體化項目的投資回收期長達8-11年,即便在鋁價高達2800美元/噸的樂觀假設下也是如此。若要實現更激進的擴張目標(如達到445萬噸產能),其電力消耗將佔印尼全國發電量的14%以上,可行性存疑。
與此同時,廢鋁回收也難堪大任。歷史數據顯示,廢鋁回收率的提升與價格的強勁上漲高度相關。在缺乏持續價格激勵的情況下,花旗預計未來幾年回收率僅會從目前的約45%溫和提升至50%,這主要得益於AI分揀等技術帶來的效率改善,但遠不足以平衡市場。
報告強調,鋁廢料在技術上比銅廢料更難響應價格信號,這意味着市場無法像期待銅廢料那樣,指望廢鋁在價格高企時迅速填補缺口。
鋁價需上行才能平衡市場
綜合供需兩端的前景,花旗得出結論:當前價格水平是不可持續的。爲了激勵到2030年所需的超過1000萬噸新增供應,鋁價必須在遠高於當前水平的位置長期運行。
報告明確指出,價格需要持續穩定在3000美元/噸以上,才能爲印尼等地的項目提供足夠的投資回報,從而啓動新的產能建設。
如果這依然無法彌補供需缺口,或廢鋁供應未能超預期增長,市場將不得不通過更高的價格來抑制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鋁價可能需要在4000美元/噸附近運行,這與2000年代初平衡市場所需的價格水平類似。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鋁市場正面臨一個根本性的結構轉變。低庫存、供應缺乏彈性以及強勁的新興需求共同構成了一個看漲的長期格局。花旗認爲,與銅相比,鋁市場出現真正赤字、庫存告罄和現貨溢價的風險要大得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