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市場爲通脹的終結而歡呼雀躍之際,一羣自稱爲“通脹交易員”的投資者卻通過大宗商品市場發出了截然不同的警告信號。
美聯儲在今日凌晨意外宣佈降息,而此時金融環境並未出現緊縮,經濟也未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這一行動,加上持續下降的美債收益率和屢創新高的股票市場,似乎共同勾勒出了一幅通脹已被馴服的畫面。
然而,大宗商品市場的資金流向卻講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根據彭博宏觀策略師Simon White的分析,2025年大部分時間裏,大宗商品資金流入持續上升且速度加快,這一模式曾在2020/21年和2009年通脹快速上升之前出現過。當前金屬價格的上漲預示着通脹可能在未來6-9個月內隨之上升。
通脹的領先指標正在發出越來越強烈的信號,表明價格壓力即將加速。如果大宗商品投資者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們可能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就像2020-22年通脹上升期間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大漲130%一樣。
White指出,大宗商品市場比其他市場更接近通脹的本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通常是更廣泛價格上漲的先兆。
大宗商品通脹迅速滲透到製造業和工業部門,隨後推高上游企業的投入成本。不久之後,商品價格普遍上漲,產生工資壓力並推高服務價格。歷史數據顯示,金屬價格領先全球CPI約6-9個月。
今年金屬價格的上漲正是通脹即將隨之上升的警告信號。儘管石油一直是大宗商品綜合體的最大拖累因素,市場面臨供應過剩問題,但一些國家的刺激政策發揮作用後,可能很快使原油價格出現轉機。實際貨幣增長的加速通常領先石油價格增長3-6個月。
White表示,大宗商品交易員可能基於對大宗商品走向的判斷做出決策,而通脹通常會隨之出現。多項通脹領先指標正在發出價格壓力即將加速的強烈信號。
綜合製造業、貨幣和大宗商品數據的通脹領先指標在過去幾年中堅定地保持在2%以上,目前正在以加快的步伐上升,該指標領先CPI約3-6個月。其他通脹領先指標也顯示相同趨勢,運費價格正在上漲,化肥價格同樣上升,後者領先食品CPI。
最令美聯儲擔憂的是,非週期性通脹正在上升。這包括核心PCE中與貨幣政策相關性最小的組成部分,因此最難被美聯儲直接控制。
儘管黃金近期備受矚目,但大宗商品資金流入的回升具有廣泛基礎。黃金ETF是最大的大宗商品ETF之一,資金流入一直在上升。即使剔除黃金和贵金属ETF,剩餘數據仍清楚顯示大宗商品資金流入正在明確上升,且速度在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黃金ETF的資金流入步伐出人意料地緩慢,特別是考慮到金價的穩步攀升,這反映了市場其他部分對通脹的自滿情緒。歐洲情況相同,只有在亞洲,ETF買家對黃金的熱情才透露出通脹或金融穩定方面的擔憂。
通脹過度自信在股市和債市中同樣可見。White表示,美國最大股票和債券ETF的資金流入處於或接近高位,且沒有顯示出明顯的下降跡象。
在通脹肆虐的1970年代,表現最差的主要資產類別分別是股票、公司債券和美國國債。當前的股票和債券資金流入並不反映市場預期類似於那個時期的情況。當時,通脹急劇上升後回落至更高的低點,然後重新加速並在下一個十年初創出新高。大宗商品是1970年代唯一提供顯著正實際回報的資產類別。
通脹保護債券(TIPS)是那個十年中唯一另一個實際回報高於零的主要資產類別。如今,通脹保護債券的资金流入有所上升,但步伐缺乏恐慌或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