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追風交易臺的消息,高盛的分析師Eoin Dinsmore在其最新報告中提到,銅價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價格區間。由於供應端的結構性限制、關鍵行業(電網、AI、國防)的強勁需求以及潛在的戰略儲備行爲,銅價的底部支撐已經提升至10,000美元/噸。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表示銅價的下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10,000美元成爲了一個堅實的“新底線”。但是,由於市場短期內仍然存在輕微的過剩,並且高價格可能會增加廢銅供應和鋁的替代效應,未來兩年內銅價的上漲空間被限制在11,000美元的“天花板”。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極端短缺,價格將在一個較高的區間內波動。投資決策需要密切關注供需平衡的微妙變化,尤其是戰略儲備的動向,這將是吸收市場過剩庫存、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
基於這些分析,高盛將其對2026年銅價的預測從10,000美元上調至10,500美元/噸,並保持2027年10,750美元/噸的预测不变。
高盛認爲,從2026年開始,銅價將進入一個新的交易區間,即10,000-11,000美元/噸。這一判斷基於三個核心趨勢:供應受限、需求結構性增長和戰略儲備。
儘管近期礦山供應中斷(例如Grasberg礦山停產)導致全球精煉銅產量在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下降了6%,但市場目前仍然存在輕微過剩。高盛預計,這種輕微過剩將持續到2026年,預計過剩量爲18萬噸。真正的供應缺口預計要到本年代末(2029年)纔會出現。因此,在未來兩年內,銅價的上漲空間將被限制在大約11,000美元。
銅價的10,000美元底部主要由供應端的結構性挑戰所支撐。
礦山開採難度增加:隨着礦山越挖越深、礦石品位下降、礦石硬度增加,維持現有產量的資本支出(Sustaining Capex)不斷增加。這限制了礦企的增長性資本開支能力。
供應增長緩慢:高盛預測,在2025-2030年間,全球銅礦供應量的年均增長率僅爲1.5%。
投資激勵價格:儘管目前的價格足以激勵中國和剛果(金)等地的低資本開支項目,但要平衡本年代後期的市場,必須投資於南美的棕地項目。而啓動這些項目所需的價格至少爲10,500美元/噸。這構成了銅價的堅實底部。
儘管銅價有堅實的底部支撐,但11,000美元的天花板同樣明確,主要源於兩個因素:
廢銅供應增加:高價格會激勵更多廢銅進入市場。高盛預計,廢銅使用量的增加將有助於緩解市場緊張,並將全球銅市出現缺口的時間推遲到本年代末。
鋁的加速替代:當銅價過高時,週期性行業(如低壓電纜、家電和工業應用)會加速轉向使用成本更低的鋁。高盛認爲,當銅鋁價格比超過4:1時(約對應銅價10,200美元,基於鋁價2500-2600美元),替代效應會顯著增強。這種替代效應抑制了銅的總需求增長,從而限制了價格的無限上漲。
在當前市場小幅過剩的背景下,戰略儲備可能成爲支撐價格的關鍵因素。銅作爲關鍵戰略物資,其供應又受到限制,使其成爲極具吸引力的儲備商品。
中美庫存水平較低:與石油相比,中國和美國的銅戰略庫存目前處於低位。中國75%的銅消費依賴進口,而美國近50%的精煉銅需求也需進口滿足。
潛在的儲備需求:高盛測算,爲維持庫存天數,中國到2030年需增加約15萬噸戰略儲備。而美國若效仿其鈷儲備計劃,建立40天的銅消費儲備(約17.5萬噸),将耗资約18億美元。
市場影響:這些潛在的戰略採購可以吸收大部分市場預期的過剩量,從而限制可見庫存的增加,爲交易所價格提供下行保護。但高盛也提示,如果戰略儲備不及預期,市場過剩將直接體現在庫存上,可能導致價格跌破10,000美元。
銅的需求正在經歷一場從週期性向戰略性的深刻轉變,即從反映經濟週期的“銅博士”轉變爲服務於國家安全和戰略產業的“銅上校”。
核心驅動力:電網和電力基礎設施將成爲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貢獻超過60%的增長。其背後是人工智能(AI)、國防和能源安全對電力系統的迫切需求。此外,電動汽車、风能和数据中心也提供了直接的增長动力。
需求增長放緩:儘管戰略需求強勁,但全球精煉銅需求的整體增速將從2025年的2.8%放緩至2026-2030年的年均2.1%。這主要是因爲中國建築業的結構性下滑,以及高價下週期性行業的需求被鋁替代所抵消。
~~~~~~~~~~~~~~~~~~~~~~~~
以上精彩內容來自追風交易臺。
更詳細的解讀,包括實時解讀、一線研究等內容,請加入【追風交易臺▪年度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