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汽車市場相似,東南亞兩輪車市場長期被日系品牌主導。當前,該地區多個國家積極推進兩輪車電動化轉型,依賴傳統路徑的日本摩托車企業遭到顯著衝擊。與此同時,東南亞本土企業和中國製造商正積極佈局,把握“油改電”帶來的新機遇。
日本發出警告據路透社21日報道,日本政府以及該國一些摩托車製造商已向越南發出警告,稱河內計劃實施的限制汽油動力兩輪車的舉措可能會導致就業崗位減少,並擾亂日企主導的越南兩輪車市場。
越南是全球摩托車人均擁有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市場之一。印度市場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越南摩托車市場價值達46億美元。
據越通社報道,爲應對嚴重的空氣污染,根據越南總理範明政發佈的行政令,自2026年7月1日起,河內一環路內不再允許燃油摩托車通行;到2030年,所有使用化石燃料的個人交通工具將不被允許在河內三環路內通行。胡志明市計劃到2028年將40萬輛汽油摩托車替換爲電動兩輪車。預計禁令將擴展到全國其他地區。
日本共同社21日報道稱,越南政府稱電動車纔是越南的未來。越南的目標是,到2030年,全國1/5以上的摩托車實現電力驅動。
這一“禁令”讓在越南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日本企業大爲擔憂。本田佔據了越南摩托車市場約80%的份額,去年銷量達260萬輛。這家日本製造商在越南擁有4家工廠,其品牌名稱已成爲越南語中“摩托車”的代稱。该公司在越南及其他地区销售的摩托車几乎全部采用汽油动力。
當地時間8月31日,越南河內,人們在老舊棚戶區騎行電動兩輪車。圖源:視覺中國
知情人士透露,本田帶頭要求越南政府修改禁令。本田和雅馬哈認爲,越南的電動化時間表過於倉促。
路透社稱,日本駐越南大使館致函越南政府,稱禁令可能“影響摩托車經銷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等行業的就業”。日本使館還敦促越南政府考慮制定適當的電動化“路線圖”。
其實早在7月,由日企主導的越南外國摩托車製造商協會就向越南政府發函,警告該禁令可能會導致供應鏈上的企業“生產中斷以及面臨破產風險”。他們呼籲,留出兩到三年的準備時間,以便相關企業調整生產線,同時擴大充電站網絡並制定安全標準。
針對日企的擔憂,範明政8月曾向日企高管表示,減排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共同努力,以選擇最佳解決方案和合適的路線圖。
路透社分析認爲,由於全球轉向電動汽車導致競爭加劇,本田的汽車業務受到擠壓,該公司越來越依賴摩托車業務作爲利潤來源。本田在其佔據主導地位的東南亞市場更是不容有失。
東南亞摩托車買賣網站iMotorbike稱,在東南亞,摩托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它們對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爲通勤、生計和整個經濟提供動力。本田、雅馬哈、鈴木、川崎和印度TVS是東南亞摩托車市場五大巨頭,佔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電動化浪潮下,多個東南亞國家都提出了摩托車電動化轉型目標。美國摩托車新聞網站“RideApar”報道稱,印度尼西亞有1.33億輛註冊摩托車。印尼計劃到2030年將碳足跡減少29%,到2060年實現零排放。因此,印尼政府將兩輪交通工具視爲減少碳排放的關鍵起點。印尼政府啓動了將燃油兩輪車轉換爲電動兩輪車的計劃,制定了2025年將20%的燃油兩輪車轉換爲電動車的目標。
Statista的數據顯示,泰國每年售出約180萬輛摩托車,是該地區繼越南和印度尼西亞之後的第三大市場。泰國政府正大力推動交通電動化,目標是在2030年將新車銷量中電動車佔比提升至50%,到2035年實現新車銷售100%電動化。這一計劃覆蓋了從突突車到大型卡車的所有車型。
日企的應對之策日企的擔憂並非沒有緣由。據《越南快報》報道,本田越南公司報告稱,9月份其摩托車和汽車銷量分別同比下降11.4%和52.8%。2025年4月至9月,該公司摩托車累計銷量近10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0.2%。
據路透社報道,本田表示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但沒有關閉工廠的計劃。一名本田代表透露,該公司正考慮縮減在越南產量的可能性。
越通社稱,燃油摩托車禁令背景下,短期內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爲將出現顯著變化。製造商將加快向電動車和清潔能源交通工具轉型。與此同時,燃油車經銷商可能會通過促銷、降價等方式,加速清庫存。電動車銷售網絡也將進一步向河內、胡志明市等大城市拓展。
越南汽車、摩托車領域專家屈世達告訴越南《工貿雜誌》,如果製造企業未能及時調整戰略、加大對綠色技術的投入,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甚至被迫退出越南市場;相反,那些在轉型中走在前列、積極創新的企業則有機會躍升爲行業引領者。與此同時,銷售體系也將不得不隨之轉變,重點向電動車傾斜。維修中心、充電站以及售後服務網點等配套設施將日益增多。傳統燃油車經銷商若無法適應新趨勢,可能被迫退出市場。屈世達認爲,城市居民將迅速轉向使用電動車,這將成爲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爲保住越南市場,本田推出了型號爲ICON e的低功率電動摩托車。今年4月1日開始,ICON e在越南多地銷售。然而,截至7月,該車型累計銷量僅有約600輛,相對於越南龐大的市場規模,仍停留在起步階段。
日媒分析認爲,越南兩輪車“油改電”政策會繼續推行並深化,日本企業若想繼續維持市場份額,就需要同步處理商品投放、供應鏈調整、消費者行爲變化之間的關係。
在亞洲整體市場方面,摩托車需求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印度政府也提出,要在2030年前提高電動車比例,並通過購車補貼和充電網建設來推動市場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日本企業加快進入電動摩托車市場的步伐。由於當地企業掌握消費者需求及銷售網絡,日本企業嘗試通過少數持股等合作方式降低市場進入成本與風險。
日媒稱,日本企業一方面維持現有燃油車業務,另一方面在電動車領域尋找應對方式。對於日企而言,在保持市場的同時推進電動化,將成爲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課題。
東南亞本土及中國製造商積極佈局在此背景下,越南兩輪車市場正發生變化。無論是越南最大企業集團 VinGroup支持的電動汽車公司VinFast,還是Dat Bike這樣的初創公司,或是一些中國製造商都在押注電動兩輪車的未來。當前,越南本土製造商VinFast和Pega佔據了電動兩輪車銷量的70%。
共同社稱,自禁令宣佈以來,越南電動摩托車銷量激增,VinFast等本地製造商有望從中獲利。據越南《前鋒報》報道,2025年上半年,越南電動摩托車新車銷量同比增長近100%。今年前六個月,VinFast電摩銷量佔市場總銷量的55%以上。今年2月,VinFast旗下網約車公司Green SM還超越新加坡網約車公司Grab,成爲越南市場領導者。
據《日本時報》報道,爲滿足當地市場日益增長的電動摩托需求,越南電動摩托車製造商Dat Bike正在擴大業務規模。該企業獲得了2200萬美元新融資,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兩輪電動車市場與本田和雅馬哈等日本老牌企業展開競爭。Dat Bike創始人阮景山表示,Dat Bike 將泰國作爲其在越南以外的首個市場,預計於今年年底啓動試點項目,並於2026年正式進入該市場。
《日經亞洲評論》稱,中國和日本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僅在汽車領域,在兩輪車領域也是如此。今年5月,雅迪位於泰國中部北欖府工業園區的新工廠投入運營。該工廠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實現60萬輛電動車的產能。與此同時,雅迪也在大力建設銷售網絡。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47%,出口至亞洲的銷量增長了4%。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爲應對污染問題而推動使用電動車的舉措,爲中國電動車出口提供了助力。
無錫市錫山區電動車對外貿易協會祕書長、雅迪科技集團執行董事沈瑜2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認爲東南亞兩輪車領域‘油改電’浪潮對傳統油摩企業的盈利衝擊已成爲必然趨勢。從市場規律看,當政策導向、消費需求與技術迭代形成合力時,依賴傳統路徑的企業將面臨結構性挑戰。”他表示,雅迪選擇在越南、印尼、泰國投資建設大型製造基地,正是看中未來電動化發展的趨勢和戰略機遇。對東南亞消費者而言,電動車購置成本更低,三年使用成本較燃油車節省超40%,這將加速電動化滲透。短期看東南亞市場仍由燃油車主導,但長遠維度下,電動化是東南亞出行領域不可逆轉的趨勢。
沈瑜認爲,中國與東南亞本土製造商已具備把握“油改電”機遇的核心能力。中國電動車產業已構建全球最完整的技術體系與產業鏈優勢——從電池、電機到智能控制系統,形成“研發-製造-服務”的全鏈條競爭力。中國品牌憑藉全產業鏈優勢,通過本地化生產和“智能化產品+生態”模式(智能車型+換電網絡),已在價格、技術上形成競爭力;東南亞本土企業則可依託政策紅利,憑藉對政策導向的敏銳響應和消費習慣的深刻理解,構築獨特競爭優勢。
本文作者:王天晴、辛斌等,來源:環球時報,原文標題:《財經觀察:東南亞兩輪車“油改電”,日企叫苦》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