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俄羅斯兩大石油企業的新制裁措施,正在威脅將大量原油排除在全球市場之外,這不僅可能改變全球能源貿易的流向,也爲油價上漲提供了新的動力。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22日宣佈,將對俄羅斯兩家大型石油企業實施制裁,涉及的企業包括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同時,美國財政部還對這兩家公司在俄羅斯的一系列子公司實施了制裁,所有這兩家公司直接或間接控股50%或以上的實體都將受到制裁。

媒體報道稱,印度煉油廠的高管們表示,華盛頓的新制裁將使他們“幾乎不可能”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因爲儘管特朗普政府之前已經對印度加徵了關稅,以施壓印度減少與莫斯科的能源聯繫,但根據媒體彙編的船隻追蹤數據,印度每天仍在進口約150萬桶俄羅斯原油。

這一動態立即引起了油價的大幅波動。原油價格飆升超過5%,創下四個月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65美元。市場擔心,近期流行的供應過剩論調可能因俄羅斯石油供應的潛在中斷而迅速逆轉,交易員開始調整頭寸以應對新的市場格局。

特朗普新制裁重塑油市:印度退出或導致150萬桶/日供應階段性撤出市場,煉廠轉向中東與拉美競價 - 圖片1

如果印度煉油廠最終停止採購,這每日150萬桶的原油將不得不尋找新的買家。

莫斯科在爲這些原油尋找替代市場上將面臨巨大挑戰。這可能導致大量原油被迫階段性地撤出市場。此前,美歐等西方國家試圖通過設置價格上限來限制俄羅斯的石油收入,同時維持其供應穩定,但新制裁標誌着政策的急劇轉變,轉向可能直接中斷供應的更強硬措施。

俄羅斯原油供應潛在的中斷,迫使全球煉油廠不得不重新規劃其採購策略。分析認爲,他們將被迫在公開市場上尋找替代品,主要目光將投向中東和拉丁美洲的產油國。這幾乎肯定會加劇這些地區原油的競爭,從而對全球油價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一件大事,”盛寶銀行(Saxo Bank A/S)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評論道:

“它可能迫使市場改變近期供應過剩的敘事,促使交易員將頭寸調整爲中性甚至看漲。”

這一觀點反映了市場的普遍情緒,即供應端的風險正在重新成爲定價的核心因素。同時,歐盟也在加大對克里姆林宮的壓力,通過了一項針對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的新制裁方案,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的預期。

儘管制裁帶來了顯著的供應衝擊風險,但市場反應雖然“可觀,卻非極端”。油價的上漲僅部分抵消了自9月下旬以來約13%的跌幅,布倫特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兩大基準價格仍徘徊在每桶60多美元的區間,低於今年以來的平均水平。

部分原因在於,制裁出臺的時機恰逢全球原油市場預期將出現供應過剩。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本季度全球石油產量預計將增加55萬桶/日,且明年全球供應將比需求高出近400萬桶/日。此外,目前已有超過10億桶原油正在海上運輸途中。這一龐大的供應緩衝,可能在短期內緩解部分制裁帶來的衝擊。

市場仍在評估特朗普政府新制裁的最終落地效果。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ep NV)駐新加坡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

“這標誌着特朗普總統對俄態度的轉變,併爲未來採取更嚴厲措施打開了大門。”

但他同時補充說,“不確定性在於這些制裁的效力如何,以及它們對出口的實際影響有多大。”

俄羅斯在規避制裁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例如,由Rosneft支持的印度納亞拉能源公司(Nayara Energy)可能仍是俄羅斯石油的一個潛在出口渠道。最終,新制裁能在多大程度上切斷俄羅斯的石油出口,仍有待觀察,但這無疑已爲全球石油市場帶來了數月以來最大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