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兩國正加速推進3500億美元投資協議談判,焦點已轉向投資結構設計,而非韓國此前擔憂的貨幣互換問題。這一"政府對政府"的創紀錄投資承諾,連同此前日本的5500億美元協議,預計將在特朗普下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峯會期間敲定。
10月22日,據彭博報道,韓國財政部長具潤哲(Koo Yun Cheol)當天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充分理解韓國外匯市場面臨的困難,正就如何應對這一局面進行內部討論。華盛頓官員現已認識到,首爾"預先"部署資金可能對韓國外匯市場造成衝擊。
此番表態緩解了市場對貨幣互換必要性的擔憂。韓國《朝鮮日報》週四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首爾正商討在八年內每年分期支付25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爲,這一協議的最終結構將爲其他經濟體樹立樣板。繼日韓之後,特朗普政府可能向歐洲和中東盟友提出類似要求。但據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稱,這些"政府對政府"的投資承諾規模之大令其可行性存疑,且繞過國會撥款程序,將數千億美元交由總統自由支配,引發美國國內對權力制衡的質疑。
投資結構取代貨幣互換成核心議題韓國政府正優先協商投資方案的平衡構成,可能涉及直接投資、貸款和擔保的組合。
報道稱,具潤哲表示,是否需要貨幣互換以及互換規模,將完全取決於協議的最終架構。"可能完全不需要,或者可以小規模安排,"他補充道。
這一表態標誌着談判重心的轉移。韓國總理金民錫(Kim Min-seok)上月曾表示,若無互換協議,投資承諾將衝擊韓國經濟。韓國央行本週早些時候稱,政府每年最多可提供200億美元而不影響外匯市場。
分析認爲,具潤哲的表態暗示,首爾提出互換議題可能已爲其贏得了一定談判籌碼。
報道還指出,韓國總統府政策室長Kim Yong-beom週三與產業部長Kim Jung-kwan再度飛往華盛頓,距離上次返回國內僅數日。具潤哲表示,政府力爭在下週APEC峯會期間敲定協議,並將盡一切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這一推進發生在美日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正式化之後。美日協議通過諒解備忘錄形式達成,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日本投資承諾的結構細節仍不透明。
關稅劣勢倒逼韓國加速談判美韓談判已持續超過兩個月,自7月底初步協議宣佈以來進展緩慢,這暗示最終協議可能比日本版本更爲詳盡。
在細節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美國對韓國汽車的關稅維持在25%,使韓國車企相較日本競爭對手處於劣勢,後者目前僅面臨15%的關稅。
韓國長期以來根據自由貿易協定對美汽車出口享受零關稅待遇,如今面臨失去這一優勢的風險。日本此前面臨2.5%的關稅,意味着韓國享有相對優勢。若兩國都被置於新框架下的15%稅率,這一優勢將消失。
具潤哲表示,首爾已多次向特朗普和其他美國官員提出這一不利處境,但華盛頓在這一點上反應不大,韓國談判代表將繼續施壓。
韓元疲軟加劇了對投資承諾貨幣影響的擔憂。韓元4月觸及2009年以來對美元最低水平,短暫反彈後再度走軟。具潤哲表示:
"我們認爲,近期貶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協議未敲定的擔憂,一旦關稅問題得到解決,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消退。"
儘管早前有猜測稱美國可能反對韓元貶值以獲得競爭優勢,但具潤哲表示,財政部官員在這方面沒有表達擔憂,完全理解韓國的處境。
日韓承諾規模引發可行性質疑據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稱,這些投資承諾的規模令人難以置信。美日之間已達成的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通過諒解備忘錄正式確定,但其條款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Piper Sandler分析師Andy Laperriere上週發佈的研究報告,該協議規定,如果東京未能在45天內爲特朗普建議的項目提供資金,美國可考慮提高關稅。
據《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這些資金將投資於"被認爲能推進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的領域",如金屬、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但這些並非像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那樣的私營企業投資,而是完全由美國政府自由裁量的政府對政府投資。
美國政府將爲每筆投資設立特殊目的實體,由總統或其指定的管理人選擇和控制。日本將作爲有限合夥人參與,日美政府將分享利潤,直到達到未明確的"視爲分配金額",之後美國將獲得90%的利潤。
文章表示,日韓這一模式的規模令人質疑其可行性。3500億美元相當於韓國GDP的6.5%,需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剩餘三年內完成。日本根據諒解備忘錄需在2028年前每年支出1830億美元,相當於未來三年每年GDP的4.4%。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僅有350億美元资产。
治理風險引發質疑《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還指出,這些投資基金代表着巨大的資源錯配和腐敗機會。政治壓力將迫使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將資金投向總統和共和黨政治盟友經營的企業。
文章稱,美國沒有先例讓總統自由支配數千億美元進行投資,而且這些資金是通過使用任意關稅脅迫盟友提供的。共和黨曾批評拜登環保署的綠色能源資金是"小金庫",但至少那些資金是由國會撥款的。
同時,日本和韓國的官員需要對選民和立法者負責。日本新首相領導的少數派政府是否會在這些條款下向外國政府開出這些支票,令人難以置信。特別是考慮到日本和韓國在國防上的支出分別僅爲GDP的1.8%和2.3%,而它們向特朗普基金承諾的金額是國防支出的兩到三倍。
分析指出,日本和韓國可能押注最高法院將推翻特朗普單方面徵收的關稅,屆時支付數千億美元的壓力可能會緩解,但特朗普仍可使用其他關稅權力向它們施壓。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