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貨幣集體暴漲,臺幣飆升6.5%,市場熱議“海湖莊園協議”
5月初,亞洲貨幣迎來了罕見的集體暴漲,其中新臺幣在兩天內飆升了6.5%。市場熱議中國臺灣與美國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該協議可能包括加強臺幣匯率、降低其競爭力的條款,這進一步加劇了臺幣的跳漲。
市場傳言與摩根大通的觀點
儘管市場傳言紛紛,摩根大通在其最新外匯策略週報中認爲,美元的疲軟並非源自某種協調性協議,而是由基本面等諸多變化推動的。這些變化包括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被下調,貿易衝突的滯脹擔憂加劇;美聯儲獨立性惹爭議;美國期限溢價上升與美聯儲終端利率下降同時出現;德國財政政策轉向寬鬆,對歐洲資本市場形成支撐等。
在這種背景下,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下降,資金自然向其他市場流動。摩根大通還表示,目前市場普遍認爲,亞洲強勢貨幣背後還有另一個強大推手——多年貿易順差積累的鉅額美元資產開始迴流,構成了強大的外匯對沖壓力。
儘管臺灣中央銀行兩次公開澄清“美國財政部未施壓要求本地貨幣升值”,但市場猜測仍在繼續。
“海湖莊園協議”與亞洲貨幣波動
“海湖莊園協議”原指特朗普構想的通過多邊方式壓低美元、提升出口國貨幣的戰略。雖然該構想從未正式實施,但近期亞洲貨幣的異常波動再次令這一話題重燃。
市場普遍認爲本輪匯率行情“非比尋常”。摩根大通指出,像新臺幣這樣的暴漲,幾乎不可能在沒有政策默許的情況下發生。亞洲各國外匯市場長期由監管部門主導,因此“無風不起浪”的說法在此情境下並非空穴來風。
而且與1985年廣場協議不同,當前亞洲國家(尤其出口導向型經濟)手中積累了大量美元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需要直接賣美元干預,只要通過“窗口指導”,提高企業的對沖比率或要求其兌換部分美元收入爲本幣,就能推動貨幣升值。
法國巴黎銀行的專家對此表示:雖然沒有哪個經濟體會正式承認貨幣估值是談判的重點,但市場預期卻表明並非如此。鑑於海湖莊園協議強調美元估值過高是美國貿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
亞洲鉅額美元資產成關鍵變量
市場普遍認爲,亞洲強勢貨幣背後還有另一個強大推手——多年貿易順差積累的鉅額美元資產開始迴流。
據摩根大通估計,僅中國出口商就持有4000億至7000億美元資產,加上其他亞洲出口國的淨國際投資頭寸盈餘,構成了巨大的潛在迴流和外匯對沖壓力。
此外,中國近期調降美元/人民幣固定匯率也被視爲重要政策信號,爲亞洲貨幣廣泛升值掃除了障礙。
雖然“海湖莊園協議”是否存在仍無官方定論,但亞洲貨幣的上漲已在資本市場掀起漣漪。在地緣政治、宏觀政策與市場預期交織影響下,一場看不見的“貨幣風暴”或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