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選結果引發央行政策困境,日元走勢成關鍵

日本大選結果可能導致日本央行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大規模財政支出的預期可能使通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政治僵局和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央行不得不考慮放緩加息。分析師指出,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削弱日元匯率、推高進口成本,進一步加劇物價壓力,這與日本央行當前的立場形成衝突。

生活成本的上升是導致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的原因之一。目前,日本通脹率已連續三年以上高於央行設定的2%目標,部分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已就物價壓力發出警告。

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觀點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Junko Koeda提出需警惕大米價格上漲引發的第二輪通脹效應。另一位成員Hajime Takata表示,日本已接近實現2%的通脹目標,央行在短暫暫停後必須重啓加息。鷹派政策制定者Naoki Tamura稱,若通脹上行風險加劇,日本央行可能需要果斷行動。

石破茂的執政陣營在參衆兩院均淪爲少數派,必須與反對黨妥協才能通過立法。石破茂表示將留任首相,並與其他政黨合作制定措施,緩解通脹對日本家庭的衝擊。

財政政策預期

儘管下調消費稅會給日本財政狀況帶來巨大缺口,但分析師認爲,更可能的做法是日本在秋季編制額外預算,爲補貼和稅收減免提供資金。預算規模可能超過去年14萬億日元(約合9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

市場預期今年秋季會出臺補充預算,幫助企業應對美國關稅。反對黨可能會要求更大規模的刺激計劃。

日元走勢與通脹

日本經濟或許需要財政刺激,季度經濟已出現萎縮,且美國關稅已對其支柱產業汽車業造成衝擊,預計經濟將進一步承壓。但市場對日本鉅額債務和政治不穩定的擔憂可能削弱日元,並讓人質疑日本央行“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緩解”的觀點。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不同,由於日本央行退出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步伐緩慢,日本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利率仍處於深度負值。今年1月將短期利率上調至0.5%後,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已暗示,在明確美國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前,將暫停加息。

鑑於美國關稅帶來的風險,多數分析師預計今年剩餘時間不會加息。但央行內部估算顯示,政策利率至少需升至1%,才能達到既不刺激也不抑制增長的中性水平。

部分分析師認爲,日元若再度貶值,可能成爲推動進一步加息的關鍵因素。資深日本央行觀察員、野村證券利率策略主管Mari Iwashita認爲,若日元匯率跌破150日元兌1美元(目前約爲147日元)並推高物價,10月可能加息。

“日元持續走弱將推高核心通脹,因此可能成爲政策行動的關鍵觸發因素,”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