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貿易協議出現重大解釋分歧,涉及5500億美元投資計劃

美日之間剛剛達成的貿易協議出現了重大的解釋分歧,核心爭議集中在5500億美元投資計劃的性質及其利潤分配方式。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聲稱這是日本支付給美國的“簽約獎金”,而日本官方則強調這需要美方共擔風險和出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三宣稱,日本將爲美國戰略部門投資5500億美元,作爲美國將關稅從25%降至15%的回報。特朗普進一步稱這5500億美元是“100%”給美國的“簽約獎金”,並聲稱美方將獲得90%的利潤份額。

然而,日本內閣辦公室週五發佈的幻燈片材料卻明確表示,利潤分配比例“將基於各方貢獻度和承擔風險程度”。日本官員還指出,雙方沒有書面協議,也不會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協議的倉促達成與解釋空間

這項貿易協議是在日本首席談判代表Ryosei Akazawa與特朗普進行的一次70分鐘會議中倉促達成的。會談發生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領導的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後,這是首相石破茂領導下的最新一次選舉失利。

據熟悉美日談判的官員透露,協議留下了巨大的解釋空間。這種情況導致了雙方對協議內容的理解出現明顯分歧,特別是在投資規模和利潤分配方面。

早稻田大學政治學教授Mieko Nakabayashi指出,石破茂的選舉失利引發了對其可能辭職後繼任者的不確定性,特朗普可能擔心“他的團隊將不得不重新進行談判”。

投資結構的根本性分歧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描述協議時宣稱:“這是個項目融資。我們將把它交給運營商,利潤將以90%歸納稅人所有,10%歸日本所有。他們基本上通過這一承諾降低了關稅。”

而日方的解釋則截然不同。根據日本內閣辦公室的說法,5500億美元投資中的一部分可能涉及美國政府擁有資產並進行大規模資本投資,資金由兩國及其附屬機構共同支持,然後將資產租賃給私營部門運營。

一名美國官員承認,該計劃的細節仍在制定中,暗示雙方對最終安排仍存在分歧。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行長前田忠彬表示,日本官員越來越支持在美國採用“政府所有、企業運營”的投資方式,這將是減輕私營部門財務負擔的“非常好”的方式。

各方讓步與實際收益

日本在協議中做出了一些實質性讓步,例如允許進口美國汽車而無需額外安全測試,並改革有利於氫燃料電池車而非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雖然日本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大米,但77萬噸的進口配額保持不變。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Mireya Solís評論道:“這個協議沒什麼鼓舞人心的地方。雙方都做出了我們不確定能否兌現的承諾…對於日本投資的實際水平沒有保證。”

歐亞集團亞洲貿易主管David Boling認爲,總體而言,日本似乎以很小的代價達成了一項有利的協議,爲德國和韓國等其他大型出口國樹立了榜樣:“日本一直在與特朗普玩牌局,現實是特朗普手中有更好的牌…但他們(日本)以一個有利的局面結束了這場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