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價上漲壓力暫隱庫存環節,假日旺季或成爆發點
儘管美國CPI與PPI持續上漲,商品價格漲幅尚未顯著上升。物流專家警告,當前高價格隱藏在中段運輸環節,未來可能顯現。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進口商提前運貨以降低成本,貨物積壓在倉庫。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助理教授Zachary Rogers解釋,庫存增加是關稅相關價格上漲尚未全面顯現的原因。
Rogers指出,返校季兒童服裝、玩具等商品價格已上漲,但消費者尚未感受到通脹帶來的重大影響,因爲成本壓力停留在中間環節(倉庫)。他預計9月庫存會下降。
C.H. Robinson全球物流業務總裁Mike Short表示,今年假日季商品提前兩到三個月上架,目前儲存在倉庫中。與去年相比,今年銷售量並不強勁。Short指出,有些客戶不得不自行運送庫存到配送中心,並承擔相關費用。這些倉儲成本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視具體情況而定。
靈活倉儲公司Flexe的首席執行官Karl Siebrecht表示,企業客戶和中端市場客戶對靈活倉儲的需求增加,以緩衝第四季度庫存。他們提前進貨是爲了趕在關稅生效前完成交易。
Siebrecht指出,從倉庫發出的貨物庫存將於9月和10月陸續送達零售商配送中心,10月下旬和11月初開始向外發貨,以便及時補貨到零售門店,併爲黑色星期五活動儲備電子商務配送中心的貨物。到12月中旬,對零售店和配送中心的補貨工作仍將持續進行。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8月份有大量船隻停靠該港口,這一數據“非常可觀”。Seroka稱,比7月份要少,也比去年8月少,但這是庫存增加的結果。他認爲,由於國內庫存太多,產品減少的情況很快就會出現。
“中國+1”戰略中獲益的越南面臨30%的轉運費,加上對印度新徵的50%關稅,顯示企業所處環境的多變性。Short表示,从中國到欧洲、墨西哥、東南亞的貨運量增加,但整個亞洲運往美國的貨運量保持相對穩定。
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官Peter Boockvar表示,消費者對2021年和2022年的價格飆升心有餘悸,這也是整體消費者信心“遠低於疫情前水平”的原因之一。他認爲,人們已經無法忍受生活成本的進一步上漲,對消費者來說,這是又一個通脹痛點,而且更多的關稅衝擊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