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匯率溢價消失,投資者需求減弱,新興市場崛起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貨幣衍生品市場中,美元匯率所長期享有的溢價幾乎消失,這一出乎華爾街分析師們長期預期的指標暗示外國投資者們對於美國國債的需求正在不斷減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其激進的全球關稅政策和大幅提升預算赤字的“大而美”法案導致所謂的“美國例外論”走向崩塌,加之特朗普的發言屢次威脅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以及日本長期限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帶來的債市溢出效應,最終引發美債與美元市場持續動盪,促使海外投資者們需求持續減弱,以及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們紛紛要求更高的美國長期限國債收益率補償——這也是爲什麼所謂的“期限溢價”指標在近期持續升溫。

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货币衍生品市场统计数據,美元對於五種全球主要貨幣的加權平均三個月基差——反映投資者們在美元、歐元等不同的全球主要貨幣間借貸所接受的溢價或折價——目前大幅下滑至僅僅略低於3個基點。該指標正朝着自2020年8月以來首次轉爲負值的美元消極方向發展。

幾十年以來,擁有對美貿易順差或者盈餘的國家所籌集的美元往往被投向美國國債市場,因此長期以來對沖貨幣匯率的債券持倉需求有助於維持美元溢價。但彭博彙編的數據表明,外國投資者們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佔未償還總量的比例已從2012年的峯值52%大幅滑落至33%。

美元資產或將步入下行軌跡,新興市場全面崛起?

雖然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者們在6月份的美債資產持有量仍然位於歷史高位附近。但隨着“期限溢價”持續高企以及所謂的“美國例外論”逐漸崩塌,外國投資者們日益尋求將他們在美國市場的資金停泊在其他金融市場,尤其是中國所主導的新興市場,因此他們在整個美債乃至美國金融市場中所佔的份額正在下降。

隨着將帶來更大赤字的“大而美”法案通過,各期限的美債收益率在2025年可能繼續狂飆,尤其是較長期限的美債收益率(10年及以上),可能在“期限溢價”推動之下持續突破幾十年來的多個歷史高點位。

所謂期限溢價,指的投資者持有長期債券風險所要求的額外國債收益率補償。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特朗普2.0時代國債與預算赤字將比官方預測高得多,主要因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以“對內減稅+對外加徵關稅”爲核心的促經濟增長與保護主義框架,疊加愈發龐大的預算赤字與美債利息以及軍工國防支出,美國財政部發債規模可能被迫在“特朗普2.0時代”比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愈發擴張,加之“逆全球化”之下中國與日本可能大幅減持美債,以及日本長期限國債持續面臨拋售帶來的溢出效應,“期限溢價”勢必較以往數據愈發高企。

有着“新債王”稱號的全球資管巨頭DoubleLine Capital 首席執行官傑弗裏·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近日表示,隨着特朗普一系列激進政策導致“美國例外論”逐漸崩塌並且特朗普政府開始侵蝕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美元踏入長期貶值曲線幾乎成定局,預計以新興市場爲代表的國際股票將繼續跑贏美國股市。

不僅“新債王”看好新興市場,看好新興市場在未来走势的华尔街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以及高盛均看好在美元走弱以及美聯儲降息週期下的新興市場上行攻勢。富達國際、T. Rowe Price以及Ninety One Plc等資管巨頭則表示,美聯儲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令外國投資者撤離、新興市場減少對美國投資以及採取更爲穩健的財政政策等因素,將推動新興市場資產的回報率將遠超美國等發達市場資產。

今年以來,隨着特朗普面向全球的關稅政策以及移民限制舉措、出臺大舉推動預算赤字激增的”大而美“法案,導致“美國例外論”逐漸崩塌,令一些国际投资者乃至华尔街部分资管机构自今年以來持续抛售美国资产,進而轉向中國等新興市場。

來自歐洲的資管巨頭Amundi SA從長期以來的“聚焦美國資產配置”全面轉向押注歐洲以及新興市場增值趨勢,並準備應對美國白宮更激進的“大而美”稅收政策以及面向全球的貿易政策可能引發的美國股債匯市場新一輪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