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24年新高,英鎊匯率大幅下跌
由於投資者對英國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加劇,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英鎊匯率也出現了大幅下跌。數據顯示,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週二上漲5個基點,觸及5.69%的高點,爲1998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英鎊兌美元匯率下跌1.2%,至1.33;英鎊兌歐元匯率下跌0.7%,至1歐元兌86.98便士。
英國國債表現疲弱正值全球主要債券市場普遍遭遇拋售之際,市場焦點再度轉向不斷上升的債務水平。英鎊的大幅下跌突顯出英國市場的脆弱性,因爲市場對英國政府實施財政約束能力的擔憂日益加劇。
英國財政狀況預測
根據英國政府自身的預測,財政支出預計將佔GDP的60%,而大流行期間這一比例也不過53%。與此同時,收入佔GDP的百分比將略微下降,至低於40%。其結果是,英國即將面臨鉅額的國家債務——到2073年,英國的債務將達到GDP的274%,這意味着赤字將達到GDP的21%;僅這筆債務的利息就相當於GDP的約13%。
專家觀點
勞埃德銀行外匯策略師Nick Kennedy表示:“英國的財政背景一直非常危險,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下去。”“今年夏天,利率市場已經計入了一定的風險溢價。現在,投資者也要求英鎊具備更高的風險溢價。”
荷蘭合作銀行外匯策略主管Jane Foley表示:“雖然對英國央行預期的重新定價曾在上個月提振英鎊,但隨着秋季預算臨近,英國仍將暴露在財政風險之下,這很可能繼續成爲英鎊的逆風。”
在秋季預算案出臺前,英國財政大臣裏夫斯正面臨着巨大壓力。根據預測,失控的政府借貸已造成500億英鎊的財政赤字。儘管有警告稱,再次加稅只會進一步抑制英國疲弱的經濟增長,但外界普遍預期裏夫斯將在秋季預算案中再次加稅,以彌補巨大的財政赤字。
反對黨人士警告稱,如果裏夫斯選擇通過加稅來填補財政赤字,將只會進一步惡化當前局勢。他們堅稱,裏夫斯應該削減開支,而不是提高稅收。
多名著名經濟學家此前警告稱,裏夫斯的稅收與支出政策正將英國推向一場類似1970年代的債務危機,並可能迫使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救助。他們認爲,裏夫斯對經濟的處理方式有可能使英國重蹈高通脹和高借貸年代的覆轍,最終不得不再次向IMF借款,就像50年前那樣(1976年英鎊危機)。與此同時,英國零售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也警告稱,稅收和繁瑣的行政程序不斷加劇,正將英國推入“滯脹”時代,食品價格通脹可能在明年保持在5%左右。
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院(NIESR)前院長查達(Jagjit Chadha)指出,當前英國經濟形勢“有可能導致崩潰”,他認爲當前的財政狀況“與1976年英國被迫向IMF求助時的情況一樣危險”。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成員森坦斯(Andrew Sentance)也表示,當前局勢“非常像1970年代”。他指出,裏夫斯的財政政策可能會在2025年或2026年帶來類似1976年的“希利危機”。他表示,與1976年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希利(Denis Healey)一樣,裏夫斯大幅增加了公共支出、借貸和稅收,這推動了需求拉動型和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如果政策不改變,英國將面臨經濟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