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指數估值焦慮轉移,非科技板塊浮現泡沫跡象
近期,投資者對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走勢表示擔憂,尤其是該指數的高估值問題。批評人士認爲,標普500指數的上漲主要由科技板塊推動,其中五隻超大型科技股貢獻了該指數年初至今12%漲幅的一半。
儘管科技巨頭的利潤增長快於股價上漲,證明了它們的高估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指出,市場的其他部分開始顯得有點高估。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不包括科技板塊的標普500指數在過去一年上漲了13%,但利潤僅增長6.4%。相比之下,標普500信息技術指數上漲27%,與該板塊26.9%的利潤增速相比,這一漲幅反而顯得較爲剋制。
材料板塊的泡沫跡象
在大型科技股的亮眼財報掩蓋了其他領域令人擔憂的趨勢之後,市場的焦慮開始轉向。以化工製造商和礦業公司爲主的材料板塊今年上漲了9%,但利潤卻下降了13%。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陶氏化學(DOW.US),該股目前是整個標普500指數中估值最高的股票,其市盈率達到驚人的914倍。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olub表示:“投機在哪裏?投機不在科技股,而是在非科技股。”
標普500指數和科技股的估值
目前,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超過27倍,這一水平僅在極度看漲的行情中才會出現。科技股的估值同樣高企,例如,甲骨文(ORCL.US)和博通(AVGO.US)的市盈率分別高達67倍和86倍,確實令人擔憂。
然而,包括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Meta(META.US)和Alphabet(GOOGL.US)等在內的美股“七巨頭”在2025年的市盈率下降了7.9%,其股價則上漲了18%。雖然該組合的市盈率仍達43倍,高於整體市場,但未來12個月20%的利潤增長預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這一價格水平。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的數據還顯示,更廣泛的科技股以及科技權重較高的公司情況類似。
資深投資策略師Jim Paulsen認爲,標普500指數除科技股之外的股票表現則更顯泡沫化,其利潤增長相對於股價的表現遜色不少。一些板塊的公司股價遠高於歷史水平,但並未出現驚人的利潤增長。例如,工業板塊和可選消費板塊的市盈率今年分別上漲了17%和15%,大幅跑贏二者的盈利增速。
Jim Paulsen表示:“在這一輪牛市中,盈利成功幾乎完全集中在信息產業公司身上。人們可能會傾向於說,新時代的公司沒有真正配得上它們目前的高估值,但它們在這輪牛市中之所以成長到如此規模,部分原因是其‘巨大的基本面表現’。”
儘管如此,關於整體估值、尤其是科技估值的長期擔憂依然揮之不去。Ned Davis Research美國首席策略師Ed Clissold指出,自2022年熊市低點以來,標普500指數已上漲83%,而盈利僅增長16%。
Ed Clissold也指出,估值偏高並不限於科技板塊,即使剔除超大型公司這些“異常值”,“平均水平的股票也很貴”,“最便宜的股票也很貴”。
板塊 | 過去一年股價漲幅 | 過去一年利潤增長 |
---|---|---|
標普500指數(不包括科技板塊) | 13% | 6.4% |
標普500信息技術指數 | 27% | 26.9% |
材料板塊 | 9% | -13% |
工業板塊 | 17% | 未提供具體數據 |
可選消費板塊 | 15% | 未提供具體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