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全球股市回報率將趨溫和,科技板塊之外投資機遇湧現
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奧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指出,未來股票市場的絕對回報率可能低於過去結構性牛市時期,主要原因包括估值高企、更高的利率和通脹、以及全球貿易擴張放緩。儘管科技板塊可能繼續成爲正向回報的關鍵驅動力,但投資者應關注更廣泛的地區、行業和風格中的選股機會。
全球股市回報前景如何?
結構性牛市通常始於低估值,但當前信貸和債券市場估值已處於高位,尤其是美國股市。雖然高估值主要反映出強勁的基本面,包括更高的利潤率和股本回報率(ROE),但投資者應對更溫和的年回報率有所預期。奧本海默在報告中提出,投資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美國是否能維持相較其他市場的ROE溢價。
與此同時,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異常集中於少數大型科技公司。奧本海默表示,這可能源於少數大公司成功主導特定行業,正如我們近幾年在美國科技行業看到的那樣。然而,更高的集中度可能對投資者構成風險,因此股票投資者應關注科技行業內部以及跨行業的分散化。
高利率如何影響股市?
在最近的幾輪主要牛市中,利率和資金成本處於下降趨勢。但在這一週期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因爲在潛在通脹更高的世界裏,固定收益的價值降低。政府債務水平上升也推高了投資者爲彌補赤字融資所要求的回報。奧本海默表示,即便在日本,經過數十年的通縮壓力後,收益率也在上升,而財政支出的轉變也導致德國的利率上升。債券收益率下降曾助推其他主要牛市,而如今在高利率環境下,這意味着未來股市回報可能更低。
全球化退潮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與此同時,全球貿易正承受壓力,這與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球化不斷加深的時期形成逆轉。全球經濟一體化減弱和關稅升高的趨勢正拖慢全球貿易增長。因此,專業化可能變得更爲重要。儘管更高的美國關稅可能削弱需求,但中國可能仍將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因爲其工廠擁有巨大的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這種組合將使得出口在GDP中佔比較高的新興市場、以及歐洲的許多經濟體更難競爭。
奧本海默表示,投資者應關注那些能夠在出口市場中實現專業化並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和公司,尤其是服務業,以抵消來自更高端中國製造業競爭的影響。他指出,更高的關稅和更弱的美元、加上更多財政支持和本土化,也爲那些在本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創造了投資機會。
人工智能會推動股市回報率上升嗎?
隨着企業競相開發人工智能,該技術可能顛覆勞動力市場和互聯網。高盛研究認爲,這將挑戰現有商業模式,同時推動生產率和新產品、新服務的發展。奧本海默寫道:“科技行業作爲推動投資者正向回報的驅動力,成功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不過投資機會的範圍將會擴大。”例如,軟件即服務(SaaS)公司可能利用AI工具爲企業創造生產力提升。而AI基礎設施的迅速增加可能降低新企業的進入門檻,蠶食一些現有商業模式、或降低它們在增加資本支出後的預期回報。
美國之外也可能有一些技術投資增長的受益者。尤其是歐洲,在過去十年裏投資支出遠遠落後於美國,因此在用技術替代勞動力方面加大投資顯得尤爲重要。奧本海默表示:“隨着對戰略產業和自給自足的新關注,我們應當看到投資上升,在特定領域可能從低基數推動利潤率和回報的增長。”
實體資產和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在過去20年裏,科技公司以及那些以無形投資(如社交媒體公司)爲主的企業表現出色,尤其是與需要大量實體資本投資(如重工業)的公司相比。儘管高盛研究仍然預計科技投資將帶來強勁的增長機會,但正在變化的是,對其他行業公司的投資有了補充的機會。
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正在趨於融合。高盛研究預計,投資者將在一些有望受益於資本和投資支出上升的公司中找到機會,例如AI和數據中心企業。奧本海默指出,這能改善投資組合的分散化:投資者可以採用“槓鈴式”策略,既投資於高速增長的科技公司,也投資於那些將幫助促進增長的公司。
奧本海默寫道:“要讓人工智能充分發揮潛力,我們需要對物理基礎設施進行快速而有意義的升級。”“再加上國防支出增加、脫碳化和電氣化的趨勢,我們正在看到新一輪資本開支的超級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