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9月19日,商務部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的主要內容及亮點。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表示,《通知》明確,到2030年實現“百城萬圈”目標,即確定10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建成1萬個佈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規範有序的便民生活圈。《通知》明確了五個方面的任務。包括擴大覆蓋範圍、優化設施佈局、推動業態升級、推動服務升級以及推動管理升級。《通知》還從健全工作機制,擴大場地設施供給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原文如下:

商務部召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專題新聞發佈會

【何亞東】: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商務部專題新聞發佈會。

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爲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先生,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孫文燦先生,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張雁女士,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監察專員杜希學先生,請他們爲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李佳路司長作介紹。

【李佳路】:謝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爲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爲步行15分鐘範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爲目標,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建設便民生活圈,是保障民生、擴大消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便民生活圈建設,不論是在《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等長期規劃,還是在《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等專項文件中,都对建設便民生活圈作出了部署。

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21年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先後出臺指導意見、建設指南、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按照“試點帶動、典型引路、全面推開”的路徑,持續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截至2025年7月底,210個試點地區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個,涉及養老、家政、餐飲、零售等商業網點150.3万個,服務居民1.29億人。試點地區商業網點佈局更加均衡,設施業態更加豐富,經營主體更加壯大,服務供給更加優化,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顯著提升,爲下一階段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

近日,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等部署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對今後一個時期工作作出了系統部署。

首先,《通知》明確了2030年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聚焦羣衆急難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打造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到2030年實現“百城萬圈”目標,即確定10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建成1萬個佈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智慧高效、規範有序的便民生活圈。

其次,《通知》明確了五個方面的任務。包括:一是擴大覆蓋範圍,利用3年時間持續開展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對地級以上城市主城區和有條件的縣城社區全覆蓋,讓更多人民羣衆受益。推動便民生活圈與養老托育圈、購物服務圈、體育健身圈、社區文化圈、健康醫療圈等圈圈相融,增加服務覆蓋的密度、深度和廣度。二是優化設施佈局,加強整體規劃設計,一圈一策分類建設,科學佈局商業設施,發展街巷經濟、社區經濟,支持社區商業與公共服務、物業服務、綠地公園、體育場所等設施聯動發展,提升集約化利用水平。三是推動業態升級,全面補齊基本保障類業態,重點建設爲老服務業態,加快發展育幼服務業態,鼓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四是推動服務升級,推動品牌化連鎖化發展,提供人性化品質化服務,推動社區食堂科學定價、市場化運營,組織特色化多樣化活動。五是推動管理升級,建立多元化治理機制,支持專業主體運營,提升數字管理水平,讓社區生活更智慧更便捷。此外,《通知》還從健全工作機制,擴大場地設施供給,加強對類公益性業態的支持,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加大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加強各部門政策集成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下一步,商務部將與有關部門一起,把居民所需所盼、急難愁盼作爲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久久爲功抓落實,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爲“滿意清單”,真正把一刻鐘生活圈建成社區居民生活的“幸福圈”。

【何亞東】:謝謝李佳路司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請提問。

【總檯央視新聞記者】: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佔總人口的22%。60後、70後正在以每年超过2000萬人的速度進入退休期,形成了新的“銀髮紅利”。此次出臺的生活圈政策文件中有不少新提法,比如打造“銀髮金街”,描繪了將來社區爲老服務發展的新圖景,能否詳細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李佳路】:謝謝您的提問。商務部黨組高度重視商務爲民,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家政服務與養老服務互動發展,把爲老服務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爲老服務擴容提質。從今年3月我們調查收集的10萬份便民生活圈電子問卷分析看,有些地方社區食堂、老年文體、中醫診所等適老化業態不足,老年用品、上門護理、精神慰藉等爲老服務缺乏,成爲社區居民的痛點難點問題。爲此,我們在此次出臺的生活圈政策文件中,明確要求各地把養老服務作爲便民生活圈的必備業態,作爲試點選取、建設、評估的重要考量因素,補齊爲老服務設施短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依託社區商業中心、街區,打造一批“銀髮金街”,通過引導各類爲老服務業態適當集中,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效應,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一是更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引導“小修小補”、老年用品店、老年美容店等業態合理佈局,鼓勵商業設施開設老年專區或便捷窗口。鼓勵餐飲企業、物業、公益慈善組織等發展老年餐。支持設立醫療輔具與適老家居體驗館。支持對商業空間進行適老化改造,設置愛心座椅、無障礙洗手間等,便利老年羣體購物消費。

二是更好滿足品質生活需求。依託社區公共空間,打造老年社交的會客廳。因地制宜設立書店、社區影院、微高壓氧艙、理療康復館等業態。設立銀髮旅遊列車、郵輪旅遊、旅居康養宣傳點,讓老年人更舒適便捷地追尋幸福生活。

三是更好滿足精神生活需求。鼓勵社區開設聲樂、舞蹈、攝影等課程,定期舉辦講座、主題沙龍,培養並豐富老年人愛好。鼓勵社區商業企業設立“適老化”崗位,讓有意願的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精氣神更足,更有活力。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有關行業協會研究制定“銀髮金街”相關標準,爲各地建設工作提供指引,推動各地打造一批“銀髮金街”,一步步繪就社區老年生活的美好願景。

另外,我們總說“一老一小”是社區中活動時間最長的兩個羣體,除老年人之外,兒童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服務對象。在便民生活圈中,我們將鼓勵社區商業綜合體、商場超市開展適兒化改造,建設母嬰設施。依託社區商業中心、街區打造一批“童趣樂園”,發展兒童書店、IP樂園、托育託管、親子餐廳、青少年運動館等,爲廣大家庭帶娃“搭把手”。謝謝。

【總檯央廣記者】:助餐是老年人排名靠前的服務需求,也是一件暖心暖胃的民生實事。請問民政部近年來在推進老年助餐服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孫文燦】:助餐服務是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長期牽掛老年人就餐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曾多次到城鄉社區考察調研老年助餐服務並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以來,民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會同商務部門指導各地細化實化政策措施,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穩步健康發展。

一是工作機制加快建立。會同財政部每年安排3億元中央財政引導資金支持各地發展老年助餐服務,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臺了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或具體政策。民政部先後在多地召開會議進行推動部署,指導各地通過運營補貼、租金減免、稅費優惠等政策,減輕經營者運營負擔。

二是服務供給不斷增強。各地將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納入城市便民生活圈統籌規劃佈局,一方面,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助餐服務兜底保障機制,兜住兜牢這部分老年人用餐困難的底線;另一方面,在市場基礎較好的地區,積極佈局老年助餐點,持續豐富助餐服務網絡。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老年助餐點達8.6萬個,日均爲328萬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羣提供助餐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做飯難”“喫飯難”等問題。

三是助餐模式更加多元。引導餐飲企業、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等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各地探索形成了“中央廚房+社區配送”、“社區食堂+居家送餐”等有效模式,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推廣鄰里互助模式,受到老年人廣泛認可。

四是安全基礎持續夯實。指導各地建立老年助餐服務協同監管機制,對老年助餐點位設置、設備配置、食品安全、送餐服務等進行規範,切實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民政部將按照既定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健康持續發展,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老舊社區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普遍存在空間不足、設施老化等問題,請問住建部,城市更新推進過程中,是怎樣破解上述難題,助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

【張雁】:謝謝您的提問。當前,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爲主的階段,需要通過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和功能完善。當前破解老旧社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难题的关键在于城市更新的实施机制,要創新完善以需求爲導向、以項目爲牽引的城市更新體制機制。

一是做體檢,找準問題短板。去年以來,我部指導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將小區、社區、街區列爲體檢維度,今年又擴展到部分縣級市。通过社區体检,摸清既有社區特别是老旧社區现状底数,找準各類設施缺口和服務短板,同時廣泛聽取居民羣衆的訴求和意見建議,建立問題臺賬,形成整治清單,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編規劃,確定解決方案。今年,我部印發了《城市更新規劃編制導則》和工作手冊,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規劃編制。我們指導各地科學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在建立完善“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規劃實施體系中,落實落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要求。比如在片區策劃中,提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養老、托育、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各類服務設施的數量、面積、分佈和服務內容等。在項目實施方案中,進一步明確各類設施項目的更新方式、設計方案、資金測算和運營模式等。

三是抓項目,打通實施路徑。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將零散小區整合成片區統籌推進改造,整合小區內外的存量資源,配建便民生活圈中最急需的“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在完整社區建設項目中,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推動補齊養老、托育、停車、充電等設施短板。同時,結合老舊街區、老舊廠區更新改造,把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加强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爲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四是推經驗,完善政策機制。近幾年,我部系統總結提煉各地好經驗、好做法,印發了多批次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完整社區建設案例集》《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複製經驗清單》,引導各地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探索建立適應既有社區更新改造的體制機制、方法模式和政策標準。比如,今年浙江省出臺了《城鎮社區更新條例》,將行之有效的實踐舉措上升爲法規制度,爲各地破解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鑑。

接下來,我部將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配合商務部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工作,多措並舉、持續推進,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謝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托育是便民生活圈中的重要業態,廣大嬰幼兒家庭希望能在“家門口”實現“託得上”“託得起”“託得好”,請問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優化便民生活圈的托育服務體系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有什麼工作打算?

【杜希學】:托育服務事關千家萬戶,發展托育服務既是實現幼有所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支持政策。“十四五”是托育服務發展的起步期,在有關部門和地方共同努力、積極推動下,國家衛生健康委不斷完善托育服務體系,將擴充方便可及的社區托育作爲重點,爲嬰幼兒提供家門口的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服務。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實施社區托育稅費優惠、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居民類價格政策,拓寬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債等多種投資渠道支持社區托育建設,鼓勵各地出臺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發放托育券等措施;二是健全標準規範,制定托育機構的設置標準、管理規範、保育照護、消防安全、營養餵養等標準,支持醫療機構促進托育服務發展,提供衛生保健、膳食營養、疾病防控等兒童健康管理服務;三是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指導各地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將社區托育納入完整社區建設、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和城市更新行動等。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普惠、多元、優質的社區托育服務,鼓勵幼兒園辦託。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優化便民生活圈,讓羣衆“託得方便”“託得放心”。一是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資的引导作用,支持以城市爲單元組網運行的社區普惠托育服務設施,多渠道增加普惠託位供給,支持幼兒園延伸發展托育服務。二是加大“空間”保障力度。指導各地落實場地、稅費等優惠措施,落實新建小區與配套托育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結合城市更新加快補充托育服務設施。三是加大“質量”提升力度。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質量提升行动,促進托育服務專業化、規範化發展。同時,加強托育服務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托育服務發展的濃厚氛圍。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2023年以來,商務部已經連續組織開展了兩屆一刻鐘便民生活節,推動優質商品、便民服務進社區,受到廣大居民“點贊”歡迎。大家也很期待今年的便民生活服務月,請問有哪些具體安排?

【李佳路】:非常感謝記者朋友和廣大居民對便民生活節的關注和支持。在前兩屆一刻鐘便民生活節的基礎上,今年10月1日-31日,商務部將組織開展第三屆“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月”,活動口號是“便民樂享 服務萬家”。從這一屆開始,我們把活動名稱由“便民生活節”改爲“便民生活服務月”,就是進一步延長服務週期,讓居民享受更多便利和實惠。

我們將動員全國210個試點地區,並引領帶動更多的地區積極行動起來,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方聯動、居民受益”的方式,以中秋、國慶、重陽等節假日和時令節氣爲契機,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包括消費品以舊換新、老字號、餐飲服務、促銷活動、便民服務和公益宣傳進社區等。

與往屆不同,今年我們確定了36項重點配套活動,非常令人期待!

首先,活動內容非常豐富。有適合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體驗、老年商品展示、健康義診等活動;有適合年輕人的音樂節、文創制作、就業招聘等活動;還有適合小朋友的兒童遊樂、親子互動、趣味遊戲等活動。例如,成都市將組織優質家政企業開展居家養老、母嬰護理、整理收納、深度保潔等服務,指導品牌企業搭建適老家居體驗的移動巴士、快閃店等家居消費新場景。

第二,活動形式多元。有老字號嘉年華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加大傳統時令商品供應;有聚焦美食的名菜、名小喫、名廚、名店進社區活動,讓大家一飽口福;有商品惠民促銷活動,推動國貨潮品、本地精品、國際名品進社區。例如,太原市將組織第三屆街坊節,把公益服務、消費品體驗活動、以舊換新活動、外貿優品宣傳展示活動等,送到居民“家門口”。

第三,活動特色鮮明。重點配套活動將在2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00多個城市舉行,各地結合當地文化和習俗,開展體現地方特色的產品展銷、民俗表演、技藝展示等活動。例如,深圳市將組織國潮非遺市集,開展月餅製作、燈籠製作、老字號廚師現場教學廣式點心等活動。

總之,在美麗的金秋十月,我們將努力爲大家呈現一場“有煙火氣”“有人情味”“有幸福感”的便民生活服務盛宴,屆時誠摯歡迎大家光臨!也希望記者朋友們持續跟蹤報道。謝謝。

【國際商報社記者】:調查顯示,我國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傾向於居家和社區養老,因此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我國老年人養老的重要場景。請問民政部在推進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方面有哪些舉措?

【孫文燦】:居家社區養老是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的普遍選擇。我們的政策導向也是積極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讓老年人能夠在熟悉便利的環境中安享晚年。2024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明確,“將社區養老服務納入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重點內容”。民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建設作爲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抓手,積極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在服務設施方面。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於加強養老服務設施佈局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對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利用效能,預留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空間,促進養老服務擴容提質作出部署。指導各地持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對新建居住區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四同步”要求,對老舊小區積極推進設施補短板。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共有31.9萬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或者設施,許多城市已基本實現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爲老年人享受更加便利可及的服務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在服務內容方面。民政部指導各地圍繞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重點發展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六助”服務。積極推廣“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日間照料、短期託養、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務。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利用大數據、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提供一鍵呼叫、远程监护等便民服務。鼓勵探索“物業+養老”等創新模式,引导家政服務、物業企业等拓展養老服務功能,社区養老服務供给持续优化。

在政策支持方面。會同財政部加強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十四五”期間累計安排51億元資金爲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牀位、提供居家上門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建設44.9萬張家庭養老牀位,提供83.1萬人次居家上門服務。發佈《家庭養老牀位服務基本規範》,促進家庭養老牀位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啓動實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爲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消費券。此外,指導各地認真落實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稅費優惠、場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助力培育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

下一步,民政部將持續推進“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建設,努力讓廣大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專業的養老服務,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謝謝。

【總檯央視財經記者】: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推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城市更新項目,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協同發力。請問住房城鄉建設部,這些工作有什麼進展?

【張雁】:謝謝您的提問。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城市更新工作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都是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務實舉措。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爲民、便民、安民服務,指导各地扎实推进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努力建設讓羣衆滿意的“好社區”。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我們着力更新改造小區燃氣等老化管線管道,全力消除安全隱患。整治小區及周邊環境,完善小區停車、充電、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增設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結合改造同步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引導居民共同維護改造成果。截至目前,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30萬個,惠及居民5100萬戶,在這個過程中增設養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場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7.96萬個,增設停車位400萬個、电动自行车充電桩93萬個,新增文化休閒、體育健身場地3200多萬平方米,讓羣衆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完整社區建設方面。我們在全國106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以“一老一小”爲重點,從社區服務設施、宜居環境、智能化服務、治理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在試點工作中,我部與商務部建立協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等工作。指導地方建立政府統籌、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整合有關資源、資金和力量,採取體檢先行的工作方法,高效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有的地方通過空間融合、功能複合,嵌入居民關切的公共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還有一些城市採用新技術、新材料,利用數字化手段賦能社區長效運營,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截至目前,106個試點社區共建設改造老年服務站、社區食堂、託兒所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2000多個,新增停車位2.62萬個,惠及居民108.85萬人。此外,浙江、重慶、湖北、湖南等18個省份擴大了試點範圍,打造3000多個完整社区建设样板,改善了人居環境,大幅提升了居住品質。

近期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明確要求“持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建設完整社區”“構建便民生活圈”。下一步,我部將與商務部共同抓好貫徹落實,持續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服務功能和文化價值,努力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持之以恆以“小切口”辦實事來改善“大民生”,爲人民羣衆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謝謝。

【中國外文局《中國報道》記者】: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對今後五年工作作出了部署,請問李司長,這項工作未來將會給百姓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李佳路】: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百姓的幸福感、滿意度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便民生活圈建設覆蓋範圍還不夠大,僅佔全國城市社區的12.5%,部分社區傳統業態多、新興業態少,商品供給多、服務供給少,分散經營多、集中經營少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距離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還存在明顯差距。下一步,我們將加力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宜購、宜老宜小的全齡友好型品質生活圈,讓更多的羣衆通過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感受到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

一是生活將更加便利。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此次我們結合居民日常需求,在原有“六個一”即“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收一洗”即再生資源回收點和洗車店,形成“八個一”,主要是考慮到綠色生活、汽車出行已經成爲風尚和潮流,社區應當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樣居民生活將更加方便。

二是品質將更有保障。鼓勵品牌連鎖企業進社區,培育“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店、專業店,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鼓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自助寄存倉、寄賣店,爲居民閒置物品及騰挪傢俱提供服務。引導代廚、整理收納、寵物服務等新業態規範健康發展。鼓勵共享客廳、共享自習室、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經濟模式。推動一批基礎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轉變爲品質型生活圈。

三是消費將更加智慧。鼓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發展智慧商店、AI食堂、自助售賣機、自提櫃、無人數字終端等。搭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接入本地商戶資源,加強供需對接、線上線下聯動。利用大數據精準補建商業網點,推廣便民生活圈導視圖、網點動態監測地圖、“小修小補”便民地圖,方便居民“找得到”。

四是環境將更加和諧。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立多方參與的議事協調機制。鼓勵商戶黨員“亮身份”,更好發揮在應急保供、誠信經營、公益活動等方面的骨幹作用。引入專業化運營商,鼓勵通過售後返租、統一租賃、合作租賃等方式統一規劃、招商、運營和管理。推行社區規劃師制度,爲公共空間治理提供諮詢和指導。鼓勵商戶成立社區商協會,整合商戶資源,規範經營和服務行爲,營造商居和諧環境。

總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將把羣衆的“關鍵小事”當成“心頭大事”,努力把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好事辦好、辦實。謝謝。

【何亞東】:沒有其他問題的話我們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裏。感謝各位發佈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

本文編選自“商務部官網”,FOREXBNB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