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十四五”發展成就顯著,總資產超500萬億元
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了“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的發展情況。潘功勝強調,此次發佈會主要從中長期視角回顧和總結“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調整,關於“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內容將在中央統一部署後進一步溝通。
金融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近47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規模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廣覆蓋、安全高效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移動支付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金融業改革開放持續推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
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超500萬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介紹,5年來,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爲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科研技術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增長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6萬億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
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超過500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9%,全球最大信貸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信託、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近100萬億元,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指標 | 數值 | 增長情況 |
---|---|---|
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 | 超500萬億元 | 5年年均增長9% |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 | 36萬億元 | “十三五”末的2.3倍 |
保險業累計賠付 | 9萬億元 | 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 |
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8成,相當於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
“十四五”期間對於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這些案件的相關責任方作出行政處罰2214份,罰沒414億元,較“十三五”分別增長了58%和30%。
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近兩年在3.2萬億美元以上。國家外匯局持續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外匯儲備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重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十四五”以來,我國國際收支運行更加穩健,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涉外經濟頂住壓力穩定發展,對外經貿呈現多元化格局,韌性增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區間。跨境雙向投融資活躍,7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債券、存貸款超過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