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股票持有比例創新高,股市波動風險加劇
根據FOREXBNB的報道,美國居民投資股市的資金達到了歷史新高,這使得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受到股市下跌的影響。美聯儲的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美國居民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包括共同基金或退休計劃中的持倉)已佔家庭金融資產的45%,創下歷史新高。
這一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美國股市的持續上漲、更多美國人直接參與股市投資,以及401(k)等投資於股市的退休計劃的普及。
LPL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Jeffrey Roach指出,由於更多人將財富投入股市,股市對經濟的影響力比以往更大,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Capital Economics首席市場經濟學家John Higgins則警告,美國人當前的股票持有比例已經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水平,這是一個需要密切關注的危險信號。
股市表現與經濟影響
數據顯示,自4月8日觸及低點以來,標普500指數已上漲33%。自今年年初以來,該指數上漲13%,並28次創下歷史新高。美股反彈主要由AI熱潮推動,科技巨頭如英偉達(NVDA.US)股價飆升,帶動了按市值加權的主要指數上行。
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高級指數分析師Howard Silverblatt的數據,美股“七巨頭”——Alphabet(GOOGL.US)、亞馬遜(AMZN.US)、蘋果(AAPL.US)、Meta(META.US)、微軟(MSFT.US)、英偉達和特斯拉(TSLA.US)——貢獻了標普500指數今年大約41%的漲幅。然而,隨着標普500指數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七巨頭”佔該指數市值的34%,投資者也更加暴露在少數幾家巨頭公司的命運之下。
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股比例在第二季度也創下歷史新高。Ned Davis Research美國行業策略師Rob Anderson表示,歷史表明,當股票持有水平創下歷史新高時,下跌的風險和低於平均水平的回報潛力也會增加。
股市與經濟分化
儘管標普500指數徘徊在接近歷史高位的水平,但有關“K型經濟”的擔憂正在增加:最富有的美國人越來越富,而最貧窮的美國人卻繼續掙扎、甚至越來越貧窮。部分原因是,大多數美國人主要通過勞動力市場獲得收入,而就業市場正在停滯不前。富人則主要通過股市賺錢,而股市正在飆升。
Simplify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Michael Green表示,那些在股市中擁有大量財富的人覺得自己表現非常出色,而那些沒有的人,他們的財富主要依賴就業收入,在當今社會中感到更加受限。
數據反映了這種分化。根據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的數據,收入前10%(年收入超過35.3萬美元)的羣體在第二季度貢獻了超過49%的消費支出,這是自198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比例。
但在表象之下,美國經濟的基礎更加脆弱——低收入美國人的壓力日益增加,而一旦市場下跌,那些通過消費支撐經濟的富人可能也會受到驚嚇。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策略師Kevin Gordon表示,當你有如此大的股票敞口時,股市就會成爲更大的經濟驅動力。股市上漲能夠刺激消費支出,但當市場下跌時,情況也可能反過來,“如果出現長期市場下跌,風險會更大,它將開始拖累家庭消費,尤其會打擊富裕人羣的心理預期”。
標普500指數表現 | 漲幅 |
---|---|
自4月8日低點以來 | 33% |
自年初以來 | 13% |
今年創下歷史新高次數 | 28次 |
美股“七巨頭”對標普500指數的貢獻 | 漲幅貢獻 | 市值佔比 |
---|---|---|
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特斯拉 | 41%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