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與白銀價格遭遇猛烈拋售,市場分析其原因及未來走勢

近期,貴金屬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黃金與白銀價格出現多年來最猛烈的拋售。週二,現貨黃金價格一度暴跌逾6.3%,創十餘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現貨白銀跌幅更達8.7%。此前技術指標已顯示,這兩種金屬前期的漲幅可能已過度。

瑞士資源投資者Alexander Stahel評論稱:“單日跌幅超5%的情況十分罕見,理論上,每數十萬個交易日纔可能出現一次。”

金銀價格暴跌原因分析

本輪暴跌驟然終結了金銀價格的上漲態勢。就在過去一週,黃金與白銀還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黃金此前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將在年底前至少實施一次大幅降息;二是所謂的“貶值交易”,部分投資者爲規避失控的預算赤字風險,紛紛撤離主權債務與貨幣市場。

Buffalo Bayou Commodities宏觀交易主管Frank Monkam表示,黃金回調是多重強勁技術指標共同作用的結果。他認爲,黃金在4000至4050美元區間有強勁支撐,預計價格在脫離超買區間後將再度攀升。他表示:“通過ETF和新興市場央行資金流動引導的頭寸清理,將爲下一輪上漲奠定基礎。”

BMO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分析師Helen Amos則分析稱,去年9月以來的破紀錄漲勢主要由趨勢跟蹤者推動,這種交易模式“天然具備反轉風險,只要出現連續數日的價格回調,趨勢就可能逆轉”。

美元走強也削弱了貴金屬的吸引力。適逢全球第二大黃金買家印度因排燈節休市,市場流動性還顯著萎縮。

白銀市場表現及未來預測

白銀市場近期表現尤爲戲劇性——與單純作爲財富儲藏手段的黃金不同,白銀還具有工業屬性。上週倫敦白銀市場出現歷史性供應緊縮,推動價格突破1980年亨特兄弟操縱市場時期創下的歷史峯值。當時基準價格持續高於紐約期貨,促使交易商向英國緊急調運白銀緩解短缺。週二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倉庫白銀單日流出規模創二月以來新高,紐約庫存也同步下降。

上週黃金價格攀升至歷史新高,部分原因是投資者對美國經濟信貸質量的擔憂。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這種擔憂推動實物支持型黃金ETF持倉在上週錄得8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流入,創下2018年有記錄以來的單週最大流入規模。

Amos表示:“當大量資金快速湧入某個市場時,一旦投資者獲得短期回報,自然會有部分資金流出,這是正常現象。”

此外,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導致大宗商品交易商失去了一個重要工具——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周度報告。該報告能反映對沖基金及其他基金經理在黃金與白銀期貨中的持倉情況。缺乏這一數據,投機者可能更傾向於建立規模異常的單向頭寸。

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師Ole Hansen指出:“當前正值敏感時期,黃金與白銀的投機性多頭頭寸可能已不斷累積,使兩者更易出現回調,而持倉數據的缺失更是加劇了這一風險。”

2023年以來的黃金漲勢,吸引了更多主流投資者入場。但這類投資者通常對交易的投入度較低,更傾向於獲利了結,他們的拋售也加劇了此次價格回調。

不過,推動黃金屢創新高的長期因素——包括各大央行持續購金——並未改變,分析師仍預計未來幾個月金價將恢復上漲。

BMO的Amos表示:“我們看好黃金市場,認爲其基本面依然良好。我們預測明年金價將達到每盎司4500美元左右。但沒有任何資產價格會直線上漲,回調本身具有積極意義,我們認爲市場在上漲過程中出現一定波動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