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22天,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加劇

美國政府停擺已持續至第22天,成爲史上第二長停擺期,目前仍未見結束跡象。此次停擺與歷史上最長的一次均發生在特朗普任內。

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發生在2018年12月,持續了近5周,起因是特朗普要求爲其移民政策撥款而引發國會對峙。

本輪停擺的導火索是參議院民主黨拒絕表決共和黨提出的短期撥款法案,因爲法案中未包含增加醫療保健支出等條款。民主黨要求延長《平價醫療法案》下的強化稅收補貼,以防止數百萬美國人的醫保保費在2026年顯著上升。

共和黨則指責民主黨“以政府爲人質”,拒絕在醫保問題上進行談判。

儘管共和黨在參議院以53-47席位佔據多數,但任何撥款案需60票才能通過。此前衆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決議,在參院已11次表決失敗。上週四,共和黨提出的僅軍費撥款案也在程序性投票中被否。

參院多數黨領袖圖恩在週二白宮會晤特朗普後表示:“我們已經談判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好談的。這件事是爲了讓政府重新開放。我們已經給了他們多個下臺階,但民主黨提出的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條件。”

民主黨則要求特朗普親自介入對話,推動解決停擺。當被問及特朗普是否會與民主黨溝通時,圖恩回應稱:“遲早會,但必須先重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