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對全球銀行業構成根本性挑戰。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的一份最新報告,隨着能夠自動優化儲蓄的AI理財助手日益普及,客戶資金將大規模從低息賬戶流向高收益產品,這可能導致全球銀行業每年的利潤池縮水高達1700億美元。

這份報告警告稱,AI技術正在打破長期以來保護銀行廉價資金來源的客戶惰性。由科技公司或金融科技新貴推出的AI理財助手,能夠爲消費者無縫地尋找並轉移資金至利率更高的儲蓄賬戶、貨幣市場基金或其他投資工具,從而侵蝕傳統銀行的核心利潤來源——淨息差。

麥肯錫估計,全球範圍內有2.1萬億至4.7萬億美元的零售存款面臨從低收益或無息賬戶中流出的風險。這一轉變不僅對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構成壓力,更直接威脅到其盈利能力。對於依賴低成本存款來支持貸款業務的銀行而言,這無異於一場釜底抽薪式的顛覆。

報告指出,銀行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它們必須迅速做出戰略抉擇:是提高存款利率以留住客戶,進而壓縮自身利潤空間;還是坐視存款流失,並承擔資金成本上升的後果。無論選擇哪條路,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AI打破客戶惰性

長期以來,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客戶的“粘性”或惰性。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轉移資金的繁瑣過程,大量儲戶傾向於將資金留存在低利率的活期或儲蓄賬戶中,這爲銀行提供了穩定且廉價的資金來源。

然而,麥肯錫的報告明確指出,生成式AI正在徹底改變這一格局。AI理財助手可以7x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市場利率,自動爲用戶識別最優的資金存放選擇,並一鍵完成轉賬操作。

報告稱,“過去數十年保護銀行低成本存款的摩擦力即將蒸發”。這種自動化、智能化的服務將大大降低客戶轉移資金的門檻,使價格敏感度成爲決定資金流向的首要因素。

利潤池面臨巨大沖擊

AI驅動的資金轉移對銀行利潤的衝擊是直接且巨大的。

麥肯錫測算,在最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這種存款外流將導致全球銀行業的年利潤減少約1700億美元。這一數字主要源於淨利息收入(NII)的收窄。

一方面,爲應對競爭,銀行可能被迫提高自身存款產品的利率,這將直接增加其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銀行未能有效留住存款,它們將不得不轉向成本更高的融資渠道,例如批發融資市場,這同樣會侵蝕其利潤。

報告強調,這種衝擊對不同類型的銀行影響各異,那些嚴重依賴零售存款且數字化轉型緩慢的機構將面臨最大的風險。

銀行需主動應變

面對AI帶來的顛覆性挑戰,麥肯錫認爲銀行不能再無動於衷。報告爲銀行業提出了幾條關鍵的戰略路徑,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變革。

首先,銀行需要重新評估其價值主張。僅僅作爲資金的存放機構已不足以留住客戶。銀行必須加快自身AI能力的建設,開發能與外部AI助手相抗衡的、甚至更優的個性化財富管理和財務規劃工具,從而將客戶關係從單純的利率競爭轉向基於價值和信任的深度綁定。

其次,銀行應積極探索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隨着淨息差面臨長期壓力,依賴利差收入的商業模式將愈發脆弱。銀行需要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投資諮詢、保險和支付等非利息收入業務,以對沖存款業務利潤下滑的風險。

最後,投資於技術和人才是這場變革中的制勝關鍵。銀行必須加大對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客戶體驗技術的投入,同時吸引並留住能夠駕馭這些技術的頂尖人才。報告總結稱,那些能夠主動擁抱AI、並將其融入核心業務的銀行,將有機會在這場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而行動遲緩者則可能被邊緣化。

本文轉載自“華爾街見聞”,作者:潘凌飛;FOREXBNB編輯:徐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