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在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勉強保持了增長,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均有小幅的上升。
歐盟統計局發佈了2025年歐元區第一季度GDP的初步估計值:
德國第一季度的GDP環比增長了0.2%,與市場預期相符。法國經濟也實現了0.1%的增長,這主要歸功於庫存的增加。意大利的經濟增長超出了預期,達到了0.3%。
然而,美國貿易關稅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歐洲央行官員警告說,這些關稅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並對消費者物價產生壓力。
德國和法國經濟在今年初有所復甦。德國第一季度的GDP環比增長了0.2%,與市場預期相符,勉強避免了經濟衰退。
統計局將季度增長歸因於“家庭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高於上一季度”。然而,這並不能掩蓋德國經濟的長期疲軟。在2023年和2024年,德國GDP在增長和萎縮之間波動。該國一直避免陷入技術性衰退,即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
德國的汽車等關鍵行業也面臨着激烈的競爭。包括房屋建築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其他行業也面臨着高成本,投資低迷和官僚障礙。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給依賴出口的德國帶來了不確定性。美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作爲歐盟的一部分,德國面臨着高額關稅的風險。美國對鋼鐵,鋁和汽車的關稅也影響着德國。
德國政府上週下調了經濟預期,預測2025年經濟將停滯不前。即將離任的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及其對該國的影響是導致此次調整的主要因素。
儘管如此,由於新政府計劃投入數億美元用於加強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德國也看到了長期的希望。
法國經濟也增長了0.1%,這主要得益於庫存的增加。
美國貿易威脅和政策的反覆導致政府將今年法國的增長預期從0.9%下調至0.7%。面對疲軟的經濟,法國政府還推出了更多的支出削減措施,以控制預算赤字。
此外,政治危機也擾亂了經濟增長,導致法國2025年財政措施的實施推遲。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企業、家庭和公共部門的投資均有所下降,出口也下降了0.7%。
即便如此,法國財政部長Eric Lombard在週三接受Sud Radio採訪時表示,經濟有望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
“我們有望實現0.7%的目標,投資和盈利情況正在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歐洲其他國家也呈現出積極跡象:意大利經濟增長超出預期,錄得0.3%的增長。西班牙、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和立陶宛的第一季度GDP增長介於0.1%至0.6%之間。
儘管愛爾蘭的GDP增長高達3.2%,但這一數據受到其作爲美國跨國公司稅收基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