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採取行動干預外匯市場,動用465.39億港元(約60億美元)購入美元,以支持港幣的聯繫匯率制度。此前,5月2日,美元對港幣的匯率達到了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2020年來首次!香港金管局購入60億美元,因美元對港幣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 圖片1

根據彭博自2004年的統計數據,這是香港金管局歷史上最大的單日美元購入操作。香港金管局紐約代表處的官員也確認了這筆交易,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香港政府首次進行此類干預。

此次干預的直接原因是港幣匯率的強勢。5月2日,美元對港幣的匯率觸及了7.75的聯繫匯率機制下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促使金管局採取行動,通過購入美元來防止港幣進一步升值,保持匯率在7.75至7.85的指定區間內穩定。

港幣近期的強勢主要是由於美元的普遍疲軟。衡量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強弱的彭博美元現貨指數,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經歷了自2022年以來表現最差的月份,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到6.5%。

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導致部分投資者對美元的避險地位產生懷疑,共同推動了美元的走弱以及資金從美元資產的流出趨勢。

在2022年和2023年,金管局曾多次因港幣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而入市賣出美元。此次大規模購入美元,明確展示了聯繫匯率制度下金管局維護匯率穩定的雙向干預能力。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LERS)始於1983年。2005年,該制度經過優化後,確立了7.75港元(強方兌換保證)至7.85港元(弱方兌換保證)兌1美元的明確交易區間。歷史上,儘管該制度多次受到知名投機者的挑戰,但始終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