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在短短兩日內大幅上漲6.5%,對中國臺灣持有鉅額美債的壽險公司構成了巨大挑戰,目前中國臺灣的金融監管機構正在緊急會談。

根據5日的媒體報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已經要求中國臺灣幾家最大的壽險公司討論新臺幣快速升值對其業務的影響。這些公司是亞洲地區美國債務的主要持有者,有分析指出,他們可能因集體對沖美元風險而引發連鎖反應,預示着一場潛在的金融風暴:鉅額貨幣錯配問題如同定時炸彈,隨着美元貶值而觸發。

目前,監管機構難以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但中國臺灣“中央銀行”行長楊金龍(Yang Chin-long)在16:30的貨幣相關媒體發佈會上表示,如果匯率波動威脅到市場穩定,將會介入。近兩個交易日中,監管機構已經進行了市場調節,並針對類似炒匯的行爲發出警告。

他指出,新臺幣升值的強烈預期部分是由於市場評論人員的評論,認爲近期匯率波動過度。他還呼籲市場評論人員不要以猜測的方式評論匯市。

中國臺灣還表示,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並未涉及匯率問題。

在週一,中國臺灣市場遭受重創,新臺幣一度上漲5%,創下四十多年來最大的單日漲幅。出口商急於拋售美元,部分原因是市場預期新臺幣升值。

同時,中國臺灣的壽險巨頭們因恐慌而集體對沖美元風險,引發了連鎖反應。

截至今年1月,中國臺灣的外匯儲備高達1.7萬億美元(大部分爲美國債券),超過其GDP的200%,是臺灣債券市場規模的5倍以上,壽險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具體來看,約有1萬億美元由私人持有,其中7000億美元具體投資於保險投資組合。近期新臺幣升值意味着他們可能面臨潛在的損失和現金流問題。美國銀行估計,截至去年年底,中國臺灣壽險公司僅對其持有的資產進行了約65%的對沖,接近歷史低位。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表示,這種缺乏對沖的風險已經積累多年。中國臺灣金融業“做多”或看漲美元,並希望“以一種將放大新臺幣任何進一步升值的方式來減輕風險”。

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駐悉尼的金融市場策略主管Martin Whetton表示:

“在過去三到四年美元升值的過程中,壽險公司享受了收益率、利差收窄,當然還有美元的資本利得。新臺幣一直在飆升,這將損害近期購買的外匯相關回報——如果他們尚未這樣做,這將迫使他們重新考慮對沖策略。”

中國臺灣的保險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應對這種痛苦。臺灣壽險公司持有的多數債券是期限極長、結構複雜的美元計價債券,這使得美國利率變動與中國臺灣金融系統高度聯動。美國利率上升,就會導致壽險公司遭遇鉅額賬面虧損。

長期以來,中國臺灣的“中央銀行”是通過提供掉期交易幫助壽險公司對沖風險,維持了表面上的穩定。

然而在當前形勢下,貿易摩擦不僅推高了美債收益率,還讓中國臺灣的“中央銀行”在干預匯市時面臨更多外部壓力和制約。這也導致其央行難以像過去那樣大規模干預匯市,這也是上週五新臺幣暴漲的關鍵原因之一。

據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壽險公司已被要求評估外匯走勢的影響以及他們可以採取的應對外匯風險的措施。未來幾天可能會有更多保險公司被邀請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