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期間,全球市場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但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新臺幣的急劇升值。

上個星期五,受美元疲軟和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的影響,新臺幣對美元的匯率突然飆升了4.48%,這是近四十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到了5月5日星期一,新臺幣的升值勢頭再次令人矚目,盤中一度突破29大關,達到2023年2月以來的最高點,單日超過5%的升值幅度也創下了臺灣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以來的新紀錄。

一文讀懂“瘋狂的”新臺幣 - 圖片1

新臺幣的瘋狂升值甚至帶動了整個亞洲貨幣市場。離岸人民幣(CNH)、韓元、日元等對美元均有所升值,港幣也升至7.75的強勢水平,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宣佈介入市場,外匯市場因此變得波詭雲譎。

那麼,新臺幣爲何會突然大幅升值呢?

從美元的角度來看,最近兩個交易日美元指數雖有小幅下跌(-0.14%、-0.25%),但整體相對穩定;與新臺幣對美元近兩個交易日近10%的升值幅度相比,顯然新臺幣的大幅升值並非僅僅因爲美元疲軟,更可能是大量海外資金迴流導致新臺幣升值。

市場上有觀點認爲,海外投資機構增加對臺股的投資可能是新臺幣升值的部分原因,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近兩個交易日匯率的驚人變化,新臺幣升值的背後可能隱藏着更深層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