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國香港特區外匯基金獲得672億港元投資收入,實現扭虧爲盈。
5月6日,被認爲是中國香港特區維護港元穩定“壓艙石”的該基金對外公佈了前述收益情況。該基金根據當地《貨幣條例》(現已易名爲《外匯基金條例》)設立,一直持有作爲支持發行香港貨幣的資產。
截至2024年底,外匯基金資產超過4.08萬億港元。今年一季度,與2024年四季度虧損203億港元相比,在不計入尚未統計的其他收入前提下,該基金實現672億港元投資收入,按年同比增加7.8%、按季度環比則扭虧爲盈。
該投資收入的來源及具體構成較爲複雜。整體來看,前述收入主要受益於債券投資大賺,以及港股及外匯投資扭虧爲盈。
具體而言:一季度該基金的債券收入爲406億港元,較2024年四季度的116億港元环比增长2.5倍。按照中國香港特區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解釋,这主要源于债券利息收入較为稳定且有所增加,以及美國國債孶息率(即收益率)下降、帶動債價略微上升所致。
在此基礎上,外匯基金在中國香港股市取得的投資收入,亦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按季扭虧,獲得收益164億港元。與之相比,該基金在中國香港以外的股票資產則虧損28億港元。2024年四季度,這部分的投資收入則爲31億港元。
“一季度中國香港股市受惠於人工智能浪潮及中國內地推出的部分刺激經濟政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帶動港股累升約15%,成爲環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餘偉文稱,“但後續的表現,則要關注關稅、中國內地政策、新股市場表現等因素。”
最後,總計130億港元的外匯收入,則構成了前述外匯基金總收入的第三部分。得益於美元轉弱,該部分收入的同比及環比均實現扭虧爲盈。
值得關注的是,前述672億港元收入,並不包含尚未公佈的長期增長組合持有的私募股權及房地產投資的估值變動(下稱“其他投資”)。可資參考的相關數據爲:2024年一季度,外匯基金投資收入623億港元,不计及其他投資的收入为543億港元。
前述各部分資產如何配置及具體收入多少,對實現外匯基金既要保本又要盈利的“既要又要”投資策略意義重大。如前所述,該基金主旨包括捍衛港元匯率及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穩定健全。在此基礎上,香港特區政府也將財政儲備交其管理(在有需要時必須及時還給特區政府)。因此,外匯基金對所持資產的核心關注是保持較高流動性。
爲實現多重目標,外匯基金的總資產被分爲四個分別承載不同功能的組合進行管理,即支持組合、投資組合、長期增長組合(持有私募股權及房地產)及策略性資產組合(基於策略性目的持有股份,但在評估外匯基金投資表現時並不將其包含在內)。
以作爲主要組合的前兩者爲例:支持組合持有流通性高的美元資產,爲當地貨幣基礎提供保障;投資組合則投資於債券和股票市場,包括成熟的海外市場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目的是保障資產價值及長期購買力。
按照金管局2021年底公佈的數據:外匯基金將其投資的72%分配給債券,12.3%分配給離岸股票,6.6%分配給存款,5.1%分配給海外房地產和其他私募股權投資,4%分配給香港股票。除後者因歷史原因較爲固定,其餘投資佔比處於動態調整之中。
從4月起至今,受關稅戰等因素影響,美元及美債收益波動性增強,資金逃離美元資產使得全球投資環境日趨複雜。作爲外匯基金收入主力,與美元相關資產綁定較爲密切被認爲會帶來“一榮俱榮”後果。
在此背景下,外匯基金如何對沖美元及美債資產風險,近日備受關注。5月6日,在香港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已有相關議員提出相關問題,即爲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金管局會否考慮調整外匯基金投資組合。
餘偉文回應稱:因香港推行聯繫匯率制度,支持組合是支持港元貨幣的基礎,所以要求該支持組合主要持有短期且流動性很高的資產。與之配合的投資組織則追求長遠且合理的回報。因此該組合非常多元化,不只持有美元債券,也持有非美元資產。
“近年來,金管局已陸續將外匯基金投資組合分散至非美元資產,包括人民幣、歐元、日元和英鎊等,投資類別也分散至私募投資等。”餘偉文稱。他也同時透露:外匯基金內支持組合及投資組合的美元資產佔比已由過去的90%以上降至2024年底的79%左右,同時也在不斷縮短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的投資年期,以此加強“防禦性部署”。
一位當地資本市場研究人士則對《財經》解析稱:以截至目前關稅戰對全球債市影響情況來看,波動只對長年期的債券帶來影響,而短期債券影響則較小。“這也驗證了外匯基金近年來的投資判斷。其實金管局每年都會對外匯基金旗下的資產配置作出分析和決定。如市場的強波動性持續較長時間,不排除有更進一步的調整空間。”
“目前美元仍爲主流貨幣,全球多達70%至80%貿易結算仍是以美元處理,美元也是全球主要央行的主流儲備貨幣。”餘偉文也指出,“要做到分散投資,也需要時間。”
來源:財經雜誌,原文標題:《香港外匯基金減持美元資產》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