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持續狂歡正引發日益增長的泡沫擔憂。
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近日警告稱,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轉向、全球央行寬鬆以及金融監管放鬆的共同作用下,市場正被推向一個由“更大規模的散戶參與、更充裕的流動性、更劇烈的波動性”所構成的“更大泡沫”。
最新的動態凸顯了政策對市場的強力驅動。據見聞此前文章,特朗普近期訪問了美聯儲,成爲自1937年羅斯福總統以來第四位到訪該機構的在任總統。Hartnett指出,此舉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削減開支無望後,正傾向於通過推動經濟和市場走向“終極井噴”,來應對高達37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
Hartnett分析認爲,鑑於美國政府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利息支出,特朗普政府迫切需要美聯儲降息以穩定債務成本。他因此預測,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可能會啓動收益率曲線控制,以更直接地壓低借貸成本,這表明政策寬鬆的預期仍在升溫。
受此預期提振,華爾街繼續押注於更低的關稅、稅收和利率,推動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上漲9%。然而,市場表現並非普漲,美元走弱利好國際資產,而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億萬富翁概念股”與對利率敏感的小盤股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分化。
根據Hartnett的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心已從財政“排毒”(detox)轉向“暴食”(gorge)。由於無法或不願削減高達7.1萬億美元的政府支出,控制債務成本成爲首要任務。
Hartnett的測算顯示,只有當聯邦基金利率低於3%,美國每年約1萬億美元的利息支付才能企穩。這解釋了爲何白宮對美聯儲施加了巨大的降息壓力,甚至暗示未來可能採取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這一非常規工具來管理人爲壓低利率,以支撐龐大的政府債務。
市場分化:全球銀行股領漲,小盤股承壓在政策預期的推動下,全球銀行股成爲2025年市場的一大亮點,被視爲全球財政擴張的最佳體現。
Hartnett表示,今年以來,歐洲銀行股飆升62%,英國和日本的銀行股也分別上漲了37%和24%,均超過了美國銀行股17%的漲幅。然而,Hartnett警告稱,“債券義警”可能隨時反擊,若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破5.6%、美國升破5.1%,或將對銀行股構成壓力。
市場的另一面是華爾街與“主街”(Main Street)的溫差。儘管標普500指數表現強勁,但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已回落至接近4月份的低點。
自大選以來,被視爲“兄弟億萬富翁”的科技股上漲了71%,而代表其票倉基礎、對利率敏感的小盤股今年以來則下跌了1%。
Hartnett表示,儘管市場情緒高漲,但美銀的多項自營指標正逼近警戒水平。其“牛熊指標”已從6.3升至6.4,爲2024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的最高點,但仍低於8.0的“賣出”信號閾值。該指標的上升主要受新興市場股債流入強勁和基金經理現金水平下降的推動。
目前,美國銀行的多項賣出規則中僅有一項被觸發:基金經理調查(FMS)中的現金水平低於4%。
而其他關鍵指標尚未達標:全球股市廣度規則目前爲81%,低於88%的賣出信號水平;全球資金流向交易規則顯示,過去四周流入全球股票和高收益債券的資金佔管理資產規模的0.8%,也低於1.0%的賣出信號水平。Hartnett同時指出,對沖基金仍在回補標普500指數的空頭頭寸。
寬鬆浪潮與監管鬆綁:催生“更大泡沫”的政策組合Hartnett認爲,當前的資產泡沫是由全球性的寬鬆政策和金融監管鬆綁共同催生的。在貨幣政策方面,過去12個月,美聯儲和英國央行均降息100個基點,歐洲央行降息200個基點,而日本央行是唯一的例外,加息了40個基點。
全球政策利率已從4.8%降至4.4%,並預計在未來一年內進一步降至3.9%。
更重要的是,金融監管政策也在同步放鬆,這通常是牛市後期的典型特徵。Hartnett特別指出,特朗普政府正計劃通過行政命令,允許散戶投資者將私募股權加入其401(k)養老金計劃。此外,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正在“削弱”模式日內交易規則(Pattern Day Trading Rule),計劃將散戶進行日內交易的最低保證金要求從2.5萬美元大幅降至2000美元。
這些舉措,疊加作爲散戶日內交易者熱門工具的“零日到期期權”(zero-day options)交易量已佔到第三季度標普500期權總成交量的60%以上,共同構成了Hartnett的核心論點:一個由更大規模散戶、更充裕流動性、更劇烈波動性驅動的、前所未有的市場泡沫正在形成。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