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通貨膨脹、鉅額政府債務和財政紀律的擔憂不斷加劇,全球性的債券拋售潮正在加劇,這種壓力正在侵蝕傳統上被認爲是全球最安全資產之一的政府債券的價值,並將長期債券的收益率推至數十年來的新高。

全球債市的拋售壓力在週三進一步加劇。美國基準的3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了備受關注的5%心理關口。同時,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至5.75%,創下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觸及本世紀以來的高點。

全球債券拋售潮愈演愈烈,3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英國、日本收益率繼續攀升 - 圖片1

這場拋售的廣度和深度正在對市場情緒產生顯著影響。媒體一項衡量全球債券回報的指數在週二下跌0.4%,創下自6月6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此外,另一項追蹤全球10年期以上政府債券的收益率指標,已攀升至2009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凸顯了投資者對持有長期債務的持續不安。

總體來看,交易員對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政府支出及其潛在通脹後果的憂慮,是推動此次拋售的核心因素。週二市場上大量的企業債發行,以及外界對美聯儲獨立性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緊張情緒。

投資者對各國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正直接轉化爲對長期債券更高的風險溢價要求,從而導致收益率曲線變得更加陡峭。野村控股駐悉尼策略師Andrew Ticehurst表示:

“赤字和債務問題無法輕易或迅速得到解決,更陡峭的收益率曲線正在成爲新常態。”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債券市場普遍承壓。澳大利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7月份以來的高位。不過,歐元區債券在週三早盤逆勢走強,其基準借貸成本結束了連續三天的上漲。

當前的市場動態反映出投資者的一種明確傾向:持有長期債券需要獲得更多補償。貝萊德投資研究所策略師Wei Li在報告中指出,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而2年期收益率下降,是“一個不尋常的狀況,反映出投資者希望持有長期債券能獲得更多補償的意願”。

策略師Mary Nicola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認爲,“對債務可持續性和滯脹風險的擔憂,正持續對收益率曲線的長端構成壓力。”這些擔憂正在削弱長期債券的吸引力,儘管衡量全球債券回報的指數今年以來仍錄得上漲,但近期的回調無疑暴露了市場的脆弱情緒。

在收益率曲線變化的背景下,一種被稱爲“陡峭化交易”(steepeners)的策略正受到市場追捧。該策略通過做多短端債券、做空長端債券,在兩者收益率差擴大時獲利。隨着市場預期美聯儲可能面臨降息壓力,交易員傾向於買入對貨幣政策變化最爲敏感的短期國債。

近幾周的市場走勢爲這種交易策略提供了先例。新西蘭央行在8月降息後發表了超出預期的鴿派聲明,導致該國收益率曲線迅速陡峭化。同樣,印尼央行上月也意外降息。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基金經理Andrew Canobi是採取此類策略的投資者之一,他正部署頭寸以押注2年期美國國債的表現將優於10年期國債。他表示:

“通脹正艱難地迴歸目標,財政壓力巨大,勞動力市場總體依然穩固,而央行正在這種環境下進行降息。我們傾向於增加而不是減少這類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