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校長邁克爾·席爾(Michael Schill)在週四宣佈了辭職的消息,結束了他三年的任期,成爲近期在美國高校動盪時期辭職的大學領導人之一。據媒體報道,他之前因爲校園抗議活動和與特朗普政府在科研資金問題上的衝突而備受關注。

在週四發給全校的一封信中,席爾表示,在擔任校長三年後,他認爲現在是時候讓位給新的領導人了。

席爾提到,西北大學“面臨了嚴峻且往往令人痛苦的挑戰”,並坦言“仍有不少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在聯邦層面”。

“能擔任西北大學的校長,是我莫大的榮幸。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的社區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必須繼續捍衛大學的科研使命與卓越表現,同時維護學術自由、誠信和獨立性。”

席爾是該校第17任校長,董事會將很快任命一位臨時校長。這項宣佈恰逢秋季學期開始前,學生即將返回校園。席尔将继续担任校長,直至臨時繼任人選出爐;隨後他將休假,並在結束後回到法學院擔任教職。席爾此前供職於俄勒岡大學,是房地產、住房法和政策領域的專家,同時在法學院和金融及房地產專業擔任教授。

目前,西北大學正與白宮協商,爭取解凍7.9億美元的科研資金。這筆資金因校園反猶事件的指控而被凍結,波及數百個科研項目,包括一些涉及救命藥物的臨牀試驗。

今年7月底,西北大學表示將裁員400多人,佔勞動力成本的約5%,受影響的包括醫學、工程等多個項目。當月,席爾在寫給師生的一封信中稱,過去幾個月是西北大學174年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之一。

白宮發言人莉茲·休斯頓(Liz Huston)發表書面聲明稱:

“特朗普政府期待與新的校方領導層合作,並希望他們抓住這一機會,讓西北大學重新偉大。”

媒體報道,席爾的辭職進一步加劇了美國高校的動盪。自2023年10月巴以衝突以來,美國大學陷入混亂。過去幾個月中,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相繼辭職。

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嚴厲抨擊美國高校應對反猶主義不力,並凍結了數十億美元的科研經費。他還擴大批評範圍,攻擊高校的多元化項目和所謂的自由派政治偏見。

其中受到最大打擊的哈佛大學已經兩度起訴聯邦政府,並猛烈抨擊白宮危害言論自由。本週,一位聯邦法官裁定,聯邦政府凍結哈佛20多億美元科研資金的行爲違法。

西北大學是特朗普政府在高等教育領域最早鎖定的目標之一,該校與哥倫比亞大學等五所高校一起,在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個月後便被教育部列入首輪正式校園反猶調查名單。

2023年,席爾曾因與抗議者達成協議、移除校園帳篷營地而受到國會議員審查。這項協議令共和黨議員大爲惱火,協議內容包括恢復大學投資的諮詢委員會,並支持訪問學者項目中的巴勒斯坦教職員工,以換取抗議者撤出。

2024年5月,席爾在國會作證時,衆議院共和黨人指責他誤導國會,稱他的發言“不符合一位大學校長應有的行爲標準”。西北大學當時只是對幾名抗議學生處以留校察看處分,並未進一步停學或開除。

上月,席爾再次前往華盛頓,在閉門聽證會上回答議員提問。衆議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主席蒂姆·沃爾伯格(Tim Walberg)指責他未能有力打擊反猶主義。

沃爾伯格在信中寫道:“儘管西北大學聲稱已採取行動,但本委員會尚未看到你們在紀律、執法和安保方面的承諾有令人滿意的落實。”

席爾則表示,“我們誰都沒有爲10月7日之後的局勢做好準備。我承諾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