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11時在特區立法會宣讀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這是李家超上任後發表的第四份施政報告。
李家超表示,《施政報告》既是香港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亦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在報告中,李家超就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產業發展和革新、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提出具體措施。
李家超表示,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探索縮短股票結算週期至T+1。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爲首選迴歸地;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檯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具體措施包括推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及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000噸爲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
與此同時,他還表示,持續優化“跨境支付通”,拓展與民生相關的匯款應用場景。特區政府明年會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賬戶。
五大領域着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李家超在報告中重點提及股票、債券、黃金和家族辦公室等領域。
在股票市場方面,李家超表示,香港會透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進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探索縮短股票結算週期至“T+1”;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爲首選迴歸地;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檯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債券市場方面,政府將推進鞏固香港債券中心地位,包括提升金融基建,包括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結算(CMU OmniClear)將與港交所合作,研究讓投資者在單一平臺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債券等不同資產,促成不同“互聯互通”機制的聯動;同時將與瑞士、阿聯酋等地市場建立連接;並推動使用離岸中國國債作爲不同清算所抵押品,進一步豐富人民幣資產的應用場景。同時,香港證監會正研究由市場建立和營運的債券電子化交易平臺的可行性,並積極推動在香港建立商業回購市場和中央交易對手製度以提升市場流動性。
此外,政府將繼續與內地相關機構商討落實在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擴充互換通下利率衍生品種類,推動場外衍生工具的發展,以及與內地適時推出跨境人民幣回購業務。同時,香港證監會、金管局及港交所將增加市場接觸,鼓勵更多企業在港發債,使更多環球資金參與香港債券市場。香港證監會和金管局将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線圖闡述相關細節。
在黃金市場方面,李家超表示,將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具體措施包括推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及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000噸爲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推動金商在港建立或擴建精煉廠,並與內地研究在內地進行來料加工,精煉黃金後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爲國際標準黃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務,並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爲未來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做好預備;豐富黃金投資工具,協助發行人發行黃金基金,支持開發新產品,如代幣化黃金投資產品;支持業界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建立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平臺,加強推廣及吸引“一帶一路”客戶,強化人才培訓。
在大宗商品方面,香港將與大灣區內交易所合作開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業務。港交所是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控股股東,將繼續加強兩地合作,發展好大豆離岸現貨市場。港交所碳市場Core Climate亦會與大灣區試點碳市場研究試驗跨境交易結算。
在家族辦公室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吸引更多基金來港落戶;香港證監會將積極推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房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提高两地房託基金流动性;亦會配合優化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機制,特別是加強與前海和上海的合作,爲內地私募市場引進更多境外資金。港投公司則會通過直接或共同投資,培育更具潛力的本地私募及對沖基金機構。
香港正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李家超表示,香港金管局會推動商業銀行推出代幣化存款和推動真實代幣化資產交易。例如用代幣化存款結算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協助政府將代幣化債券發行常態化及通過監管沙盒鼓勵銀行加強風險管理等。
香港正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並就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發牌制度制訂立法建議,香港證監會正研究在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擴展可提供予專業投資者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的類型,同時加強國際稅務合作,打擊跨境逃稅。香港證監會將透過引入自動化彙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香港數字資產的風險防線。
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在產業發展和革新方面,李家超重點提及人工智能(AI),包括推進AI科研和人才優勢、強化AI資金優勢、強化AI數據優勢、拓展AI應用等。李家超表示,政府早前宣佈推出30億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會短期內接受申請,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帶領前沿科技基礎研究。此外,政府同時已預留十億港元,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作爲政府全資擁有的耐心資本機構,已投資包括AI大語言模型、雲計算及AI藥物研發在內的多家AI企業,未來將會繼續投資AI產業。
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去年已爲自動車建立規管框架。今年會批出三個區域作測試,以自動車跨區行走和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爲目標,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儘快達致商業營運,推動業界以香港平臺開拓海外尤其右舵車市場。特區政府將爭取於本屆立法會休會前批出網約車規管條例。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探索建立新一代金融基建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領導,匯聚業界代表,加強大宗商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長遠策略制定。Ensemble 項目旨在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的發展,通過沙盒試驗,讓業界參與者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探索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新一代金融基建。
同時,香港會延續去年《施政報告》方向,推動發展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包括: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倫敦金屬交易所已批准八個在港交割倉庫,香港會支持業界設立更多認可倉庫;爲大宗商品貿易商落戶香港提供半稅優惠,帶動香港船運及專業海運服務需求;利用金融創新優化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流程,包括金管局與巴西中央銀行合作測試提單電子化和存款代幣化等科技,以便利貿易;深化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及內地其他大宗商品市場的聯通發展,助力國家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
李家超提到,他已接納“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的建議,由香港特區政府財庫局落實,包括:
1.推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及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三年超越2000噸爲目標,建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
2.推動金商在港建立或擴建精煉廠,並與內地研究在內地進行來料加工,精煉黃金後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3.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爲國際標準黃金交易提供高效可信的清算服務,並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爲未來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做好預備;
4.豐富黃金投資工具,協助發行人發行黃金基金,支持開發新產品,如代幣化黃金投資產品;
5.支持業界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建立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平臺,加強推廣及吸引“一帶一路”客戶,強化人才培訓。
香港將推出中醫藥發展藍圖李家超表示,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特區政府會加大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包括:
1.年底前公佈《中醫藥發展藍圖》,涵蓋構建管治架構及服務體系、發揮優勢及推進中西醫協作、促進科研創新及文化傳承等。
2.香港中醫醫院首年將開展多項中醫專病服務,包括長者常見疾病(例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和中風後復康)。
3.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以及進一步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範圍。
4.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擴展醫管局“膝骨關節炎治療”項目至所有醫院聯網,及開展“紓緩治療”先導項目。
將吸引更多國際和內地頂尖藥企落戶香港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香港,進行罕見病藥、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制品等臨牀試驗和治療。積極提升患者招募及試驗啓動效率;並通過河套的“大灣區臨牀試驗協作平臺”,讓藥企在港深同步開展試驗。同時籌備成立“國際臨牀試驗學院”,培育大灣區臨牀試驗人才,以及舉辦國際高峯會議和論壇等。
特區政府將於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務求儘快成爲國際認可的藥械權威監管機構。同時,香港將加快「1+」新藥審批機制,試行優先審批經香港特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建議能應對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創新藥,助力藥企更快將創新藥推向市場。香港也將推動大灣區內臨牀數據標準化,構建真實世界數據平臺,助力藥企更快將創新藥物推向內地和國際市場。
此外,醫管局將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通過大數據資料確定本地病人對創新藥物治療的需要及效益,將符合病人利益及具成本效益的創新藥械主動引入香港。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李家超表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於3000萬港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目前最多隻算入1000萬港元。特區政府會優化計劃,如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港元提升至1500萬港元,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港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港元下调至3000萬港元。
他表示,香港金管局會推動銀行業尤其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輻射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市場。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優化稅務寬減措施。
李家超還表示,持續優化“跨境支付通”,拓展與民生相關的匯款應用場景。特區政府明年會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賬戶。
香港金管局會推動銀行業尤其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利用香港優勢,輻射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市場,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優化稅務寬減措施。
另外,據悉,2024年外地駐港企業在香港共設有超過1400家地區總部,其中逾300家來自內地。接下來,將爲“出海”企業制訂多元方案,其中包括:金管局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創立達10億美元的新投資基金,用於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出海”到沙特阿拉伯的企業。
李家超表示,爲致力提升通關體驗,正在重建的新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放寬經常訪港旅客使用e-道的登記條件,並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完成過關手續。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進一步強化治理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將建立清晰的“部門首長責任制”,以進一步強化治理。 李家超說,爲進一步加強高級公務員責任意識、提升部門整體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強化部門首長的責任擔當,清楚強調部門首長鬚負責建立好管理團隊,並帶領其高級公務員共同做好管理人員和運作系統的工作。
李家超介紹,“部門首長責任制”建立調查機制,按照問題大小輕重程度,將調查分爲兩個級別處理。其中,一般性質的問題由部門首長負責調查,而嚴重問題、系統問題以及可能涉及部門首長的問題,由專爲責任制設立的調查小組負責調查,查找不足與釐清責任。該小組獨立於政府系統,以確保調查公正獨立。
香港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將於2026—2027年度啓動李家超指出,香港創科局正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開展兩條中試線的組裝,並於明年內完成生命健康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的籌建工作。此外,香港將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旗下的研發中心將於2026年上半年成立。備受關注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也將於2026—2027年度啓動,由政府積極引導市場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