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市場上,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正在重塑競爭版圖。

根據9月25日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佈的數據,在覆蓋歐盟、英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的泛歐洲市場中,比亞迪8月的銷量同比增長了201.3%,市場份額增至1.3%。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銷量卻出現了顯著下降,同比減少了36.6%,市場份額也從一年前的2.0%下降至1.2%。這一變化使得比亞迪連續兩個月在銷量上超越了特斯拉。

中國品牌的快速增長並非孤立現象。數據顯示,上汽集團(MG品牌的持有者)8月的銷量增長了59.4%,使得其今年至今的市場份額達到1.9%,在該地區的銷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十。

相比之下,歐洲的傳統汽車巨頭表現相對穩定。大衆汽車和雷諾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了4.8%和7.8%,而Stellantis集團則增長了2.2%,這是自2024年2月以來首次實現銷售增長。

總體來看,8月份歐盟汽車市場表現強勁,銷量同比增長了5.3%。

銷量的迅猛增長促使比亞迪加快其在歐洲的本土化佈局。9月24日,比亞迪歐洲特別顧問Alfredo Altavilla在米蘭的一場汽車行業會議上表示,隨着未來幾年汽車產量的增加,比亞迪將需要在歐洲生產汽車電池。

他指出:“在歐洲投資整車組裝,卻從中國進口電池,這是不合理的。”

目前,比亞迪正在全力推動其匈牙利工廠的投產,預計該工廠將於今年年底開始生產。同時,計劃於2026年投產的土耳其工廠,兩家工廠的總設計年產能約爲50萬輛。Alfredo Altavilla透露,比亞迪正在評估是優先建設第三家整車廠還是電池工廠,並正在與歐洲各國地方當局進行接觸,能源成本將是選址時最重要的競爭力因素之一。

比亞迪在歐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明智的產品策略。比亞迪最初在歐洲僅銷售純電動汽車(BEV),但後來開始引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並迅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這一策略具有多重優勢。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PHEV在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的同時,其成本和盈利能力通常優於純電動汽車。此外,這也有助於減少關稅的影響。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本月早些時候表示,預計插電混動車型將在短期內主導集團在歐洲的銷售。整體市場數據也證實了電氣化趨勢,8月份純電動、混合動力和插電混動車型的註冊量合計佔據了歐盟市場總量的62.2%,遠高於去年同期的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