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買賣超是什麼意思?

「投信買賣超」是指投信機構(如基金公司)在某段時間內買進與賣出股票的淨額差,可以用來觀察法人資金的動向,是判斷個股趨勢的有力參考指標。

投信買賣超

計算公式:

📌 投信買賣超 = 投信買進的張數 - 投信賣出的張數

  • 如果是正值(買超),表示買入的張數 > 賣出的張數→看多意圖明顯。

  • 如果是負值(賣超),表示賣出的張數 > 買入的張數可能是在獲利了結或看淡後市。

這個數據通常每天更新,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查到這項數據:

通常可以查到每日、每週、近一月的買賣超統計。

投信買賣超如何影響股價走勢?

投信買賣超反映了投信機構對股票的買賣意願和方向,其資金的流入流出會對股價產生直接影響。當投信大量買進股票時,會增加該股票的市場需求,推動股價上漲;反之,當投信大量賣出股票時,會增加市場供給,導致股價下跌。同時,投信作爲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其操作往往會引起市場關注和跟風,進一步放大股價的波動。

📌 舉例說明:臺股某上市公司「A科技」

情況一:投信連續買超推動股價上漲

假設在 2025年5月初開始,投信連續10個交易日都大幅買超「A科技」,每日買超都超過1000張。連續買超引起市場注意,大家開始猜測是否有營運利多或是基本面轉強,果然一週後,公司公佈營收創歷史新高,印證投信“先知先覺”的佈局。此後股價從50元一路飆漲至65元。

日期 投信買賣超 A 科技股價 市場反應
5月1日 +1200張 50元 開始關注
5月2日 +1500張 51元 討論增多
5月3日 +1800張 52元 人氣漸旺
…… …… …… ……
5月10日 +2000張 53元 預期向好
5月15日 —— 65元 股價大漲

結論:

投信連續買超,往往是股價啓動的前兆信號。散戶若能跟上主力節奏,將大大提升操作勝率。

情況二:投信連續賣超導致股價下跌

假設臺股某上市公司“B製造”,在2025年6月初開始被投信連續賣超:

日期 投信買賣超(張) B製造股價(元) 市場反應
6月1日 -500 70 開始賣出
6月2日 -800 68 信心挫
6月3日 -1000 65 持續賣出
6月4日 -1200 62 恐慌蔓延
6月5日 -1500 58 大力賣超
6月6日 -1800 55 跌勢不止

結論:

投信連續賣超,往往是股價下跌的前兆可能引發市場恐慌,加劇股價下跌。

投信買賣超如何找出潛力股?

方法1:觀察是否“連續買超”

如果一檔股票被投信連續買超超過5天以上,而且股價也同步上漲,代表這不是偶然,而是趨勢形成的信號。投資人可以進一步研究該公司營運狀況,思考是否進場跟進。

✅ 小技巧:有時投信會在盤中偷偷佈局,等連續幾天買超數據浮現出來,就是我們發現的機會點。

方法2:搭配技術面判斷切入時機

若某股票開始出現投信買超,但股價尚未明顯上漲,可以觀察以下技術面信號:

  • 突破整理區間

  • 均線轉強(如5日線上穿20日線)

  • 成交量放大

  • 紅K棒增多

這些信號若與投信買超共振,就是絕佳的潛力股候選。

方法3:反向思考“賣超”可能代表出場點

反之,當投信連續賣超一檔漲多的股票時,可能表示法人已開始獲利了結:

  • 若股價開始回檔,建議勿貿然追高

  • 可作爲停利或出場參考點

投信買賣超注意事項:不是所有買超都能賺錢

雖然投信買賣超有一定參考性,但仍需留意以下幾點:

  1. 投信也會失誤:特別在大盤震盪或突發利空時。

  2. 部分買超屬短線操作:如配息套利、權重調整等,並非長期看好。

  3. 需搭配基本面和技術面:僅看投信動向而不做其他分析,容易誤判趨勢。

結語:投信買賣超=看懂法人動向的“望遠鏡”

對散戶而言,最困擾的是不知道主力資金在幹嘛。而“投信買賣超”就是我們偷窺法人想法的窗口

透過觀察投信連續買賣超,我們可以:

  • 找出即將啓動的“潛力黑馬股”

  • 判斷趨勢是否正在悄悄轉變

  • 提高投資決策的精準度

記得:搭配公司基本面、產業前景及技術圖形一起判斷,才能真正做到“順勢而爲,借力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