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025年第二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审核效率提升与监管理念新维度

深交所2025年第二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近日发布,其中不仅显示了审核效率的提升,还首次披露了创业板定位的典型案例,体现了监管审核理念的新维度。

根据最新一期发审动态,上半年共受理32家IPO,终止审核27家IPO,26家公司完成发行上市。对比今年深交所两期上市审核动态,市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受理与终止审核情况

季度 受理IPO 受理再融资 受理重大资产重组 终止IPO 终止再融资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一季度 1 18 1 数据未提供 数据未提供 数据未提供
二季度 31 20 19 减少11家 增加23家 增加2家

在受理端,一季度以再融资申请为主,而二季度申请则转为IPO主导。数据显示,二季度共受理31家IPO、20家再融资及19家重大资产重组,较一季度分别增长30家、2家、18家,IPO成为二季度受理端的主力。

在终止端,一季度IPO撤否案例较多,而二季度则以再融资终止为主。其中,IPO终止减少11家,再融资终止增加23家,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增加2家。

IPO通过率与问询环节

尽管一季与二季度在报会注册及注册生效数量上均以再融资为最多,但二季度上会审议中,IPO通过率领先,共计6家通过。

在问询环节,二季度受理31家IPO中,6月单月就占据28家,且目前均已进入问询环节,耗时9-21天不等,多数为14天。其中,创业板IPO南网数字(招商证券保荐)与大普微(国泰海通证券保荐)进度最快,成为问询环节耗时最短的案例。

监管审核理念新拓展

深交所本期上市审核动态中,仅通报了一例督导案例,但处理方式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监管审核理念在包容性这一维度上的新拓展。

具体来看,发行人存在以下两项违规行为:一是收入核算环节,因未充分考虑工程合同中的分期付款、结算下浮约定,且未及时调整超预算的材料及劳务采购金额,导致工程履约进度计算不准,但影响金额总体较小,未对发行人财务业绩准确性构成重大影响,且发行人针对上述事项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二是第三方回款合理性方面,发行人某客户委托第三方向发行人回款并签订了委托付款协议,但未充分说明代付原因,且客户与第三方至督导完成时尚未完成款项结算,同时保荐人访谈记录存在未盖章、缺身份证明材料等形式瑕疵,但保荐人督导期间进行了补充核查,且后续实施补充程序进行了整改规范。

本期通报案例不同的是,以往多数通报案例因违规被处罚导致上市失败,但深交所此次充分评估发行人情节、性质及影响程度,考虑到相关问题对发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小,并依规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工作措施进行提醒,督促对督导发现问题予以整改规范。在确认整改规范、申请文件补充完善及信息披露到位后,深交所依规继续推进审核,目前该发行人已顺利上市。

深交所在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将坚持在严监严管、守住企业质量底线基础上,更好发挥以整改促规范的引导作用,持续提升审核监管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性。而此次通报案例正显现深交所深入践行“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审核监管理念的生动体现。

创业板定位典型案例启示

本期上市审核动态中,深交所首次披露了创业板定位典型案例。经与招股书主营业务比对,两起案例或分别指向东方四通与伟康医疗。

案例一:发行人门槛较低,可替代性较强。深交所上市审核动态显示,案例一主营产品为某通用类工业控制电源,收入、毛利主要来源于某光伏行业客户。深交所在审核中发现,该公司存在4方面隐患。公司所处光伏产业链在审核期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行业供需失衡风险相对突出,下游客户业绩大幅波动;且在市场需求减少的背景下,发行人技术路线不属于行业主流,经咨询行业专家意见,发行人技术较为成熟,门槛相对较低,可替代性较强。

案例二: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突出。案例二则涉及主营医用一次性低值耗材的企业。深交所指出,该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因自身技术创新性不突出导致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市场份额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