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025年第二期發行上市審覈動態:審覈效率提升與監管理念新維度

深交所2025年第二期發行上市審覈動態近日發佈,其中不僅顯示了審覈效率的提升,還首次披露了創業板定位的典型案例,體現了監管審覈理念的新維度。

根據最新一期發審動態,上半年共受理32家IPO,終止審覈27家IPO,26家公司完成發行上市。對比今年深交所兩期上市審覈動態,市場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徵。

受理與終止審覈情況

季度 受理IPO 受理再融資 受理重大資產重組 終止IPO 終止再融資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一季度 1 18 1 數據未提供 數據未提供 數據未提供
二季度 31 20 19 減少11家 增加23家 增加2家

在受理端,一季度以再融資申請爲主,而二季度申請則轉爲IPO主導。數據顯示,二季度共受理31家IPO、20家再融資及19家重大資產重組,較一季度分別增長30家、2家、18家,IPO成爲二季度受理端的主力。

在終止端,一季度IPO撤否案例較多,而二季度則以再融資終止爲主。其中,IPO終止減少11家,再融資終止增加23家,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增加2家。

IPO通過率與問詢環節

儘管一季與二季度在報會註冊及註冊生效數量上均以再融資爲最多,但二季度上會審議中,IPO通過率領先,共計6家通過。

在問詢環節,二季度受理31家IPO中,6月單月就佔據28家,且目前均已進入問詢環節,耗時9-21天不等,多數爲14天。其中,創業板IPO南網數字(招商證券保薦)與大普微(國泰海通證券保薦)進度最快,成为问询环节耗時最短的案例。

監管審覈理念新拓展

深交所本期上市審覈動態中,僅通報了一例督導案例,但處理方式與以往形成鮮明對比,更凸顯出監管審覈理念在包容性這一維度上的新拓展。

具體來看,發行人存在以下兩項違規行爲:一是收入覈算環節,因未充分考慮工程合同中的分期付款、結算下浮約定,且未及時調整超預算的材料及勞務採購金額,導致工程履約進度計算不準,但影響金額總體較小,未對發行人財務業績準確性構成重大影響,且發行人針對上述事項進行了會計差錯更正。二是第三方回款合理性方面,發行人某客戶委託第三方向發行人回款並簽訂了委託付款協議,但未充分說明代付原因,且客戶與第三方至督導完成時尚未完成款項結算,同時保薦人訪談記錄存在未蓋章、缺身份證明材料等形式瑕疵,但保薦人督導期間進行了補充覈查,且後續實施補充程序進行了整改規範。

本期通報案例不同的是,以往多數通報案例因違規被處罰導致上市失敗,但深交所此次充分評估發行人情節、性質及影響程度,考慮到相關問題對發行上市條件、信息披露的影響較小,並依規對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人員採取工作措施進行提醒,督促對督導發現問題予以整改規範。在確認整改規範、申請文件補充完善及信息披露到位後,深交所依規繼續推進審覈,目前該發行人已順利上市。

深交所在文件中進一步強調,將堅持在嚴監嚴管、守住企業質量底線基礎上,更好發揮以整改促規範的引導作用,持續提升審覈監管的包容性、適應性和精準性。而此次通報案例正顯現深交所深入踐行“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審覈監管理唸的生動體現。

創業板定位典型案例啓示

本期上市審覈動態中,深交所首次披露了創業板定位典型案例。經與招股書主營業務比對,兩起案例或分別指向東方四通與偉康醫療。

案例一:發行人門檻較低,可替代性較強。深交所上市審覈動態顯示,案例一主營產品爲某通用類工業控制電源,收入、毛利主要來源於某光伏行業客戶。深交所在審覈中發現,該公司存在4方面隱患。公司所處光伏產業鏈在審覈期間市場環境變化較大,行業供需失衡風險相對突出,下游客戶業績大幅波動;且在市場需求減少的背景下,發行人技術路線不屬於行業主流,經諮詢行業專家意見,發行人技術較爲成熟,門檻相對較低,可替代性較強。

案例二: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突出。案例二則涉及主營醫用一次性低值耗材的企業。深交所指出,該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产品同質化嚴重,因自身技术創新性不突出导致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市場份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