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10%,区域车市结构变化显著
根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分析,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10%,显示出国内车市的强势增长特征。这一增长受到国家“两新”政策的积极影响,促进了乘用车内需消费。
区域市场走势特征
区域车市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特征。北方车市2025年7月较上年同期的份额下降2.8个百分点,但2025年较2022年的北方份额增5.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车市从2023年到2024年逐步增长,2025年7月保持7%的份额。相比之下,南方车市表现较差,华东和华南地区的7月车市同比下滑较大。
北方车市的走强是市场的核心特征,东北和西北车市走强明显,带动西部车市发展。2025年7月中部地区车市份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长江地区车市有所回暖。
年份/地区 | 2025年7月份额变化 | 2025年较2022年份额增长 |
---|---|---|
北方车市 | -2.8个百分点 | 5.6个百分点 |
东北地区 | 7% | - |
政策对区域结构的推动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车型,经济型车回暖,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华北、东北地区的A00级车表现优秀,大部分地区的A0级电动车也呈现较强增长态势。
北方省份的插混车型提升较快,面对低温环境,插混替代燃油车的优势明显。纯电动在南方的接受度提升,实现全国梯度电动化加速推进。
新能源市场结构
2025年新能源车表现较强,尤其是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需求仍然较大,占比约60%,而东部平原地区和南方地区新能源车占比达到50%以上。7月北方地区新能源增长较快,插混占比提升明显。
海南和广西地区新能源车占比已达60%左右,广东和江浙地区燃油车比例约50%,新能源车呈现纯电动大幅提升的较好比例。
车市结构变化
国家补贴中低端效果最佳,经济型车受益于补贴较大。随着国家对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的补贴推进,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获得更高的补贴优势。
上海与北京的豪华车市场占比高,2025年自主快速发展,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合资在大城市已小于豪华车份额,份额下降较快,体现了自主对合资的替代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