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估值飙升至高点 华尔街分析师呼吁重塑市盈率认知

近期美股估值飙升至高点,引发了市场怀疑论者的不满,他们警告称,现在并非买入的时机。然而,仅仅因为股票看起来“昂贵”而回避它们的策略并未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削弱了依赖传统估值指标作为市场择时工具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分析师建议,或许是时候抛开对市盈率的旧有认知,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平均估值倍数稳步上升的背景下。

历史估值变化

资深华尔街策略师Jim Paulsen的分析显示,本世纪以来平均估值区间大幅跃升,这表明试图与过去进行比较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根据他的分析,标普500指数过去30年的平均市盈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约为14,如今约为19.5。而在此之前,从1900年至90年代中期,该比例一直维持在13.5到15.5之间的窄幅区间。Jim Paulsen表示:“股票估值和过去相比有些奇怪——也就是说,估值区间出现了上升趋势。”

时期 平均市盈率
20世纪90年代初 14
当前 19.5

过去30年美国股市估值倍数的上升,可能部分抵消了看空人士的论点——他们认为当下的人工智能狂热注定会像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一样破灭。

估值倍数上升的原因

Jim Paulsen指出,这一转变引出了两个问题:投资者如何评判一个长期处于变动中的估值目标?以及这种趋势是否会以类似的速度继续攀升,进入“未知领域”? 他列举了估值倍数上升的几个可能原因,以及为何更昂贵的股市可能只是新常态。

首先,美国经济衰退的发生频率从二战前的约42%下降到过去30年的仅10%左右。与此同时,美国从工业经济转型为科技和服务型经济,市场本身的权重也更多倾向于享有更高估值的成长股。此外,股市流动性也因电子交易的发展、个人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的广泛参与而改善。Jim Paulsen所称的“利润生产率”(即每个岗位创造的实际利润)的长期提升,也使得估值存在长期上行的偏向。最后,创新周期在历史上也不断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Jim Paulsen并不是唯一一个接受现代股市高估值可能合理这一观点的市场观察者。美国银行的策略师上周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该行策略师表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当前结构——包括更低的财务杠杆、更小的盈利波动、更高的效率以及比过去几十年更稳定的利润率——都支撑着估值倍数的膨胀。

美国银行股票与量化策略主管Savita Subramanian在9月24日的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标普500指数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代相比已发生显著变化。也许我们应当将当前的估值倍数视为新常态,而不是期待回归过去的均值。”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首席股票策略师Jonathan Golub则表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估值倍数如此之低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高利率以一种威胁企业正常运营的方式推高了资本成本。虽然他认为这种风险目前并不存在,但如果借贷成本未来同样显著上升,估值倍数可能会回落至几十年前的平均水平。他表示:“我不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估值倍数持续向上漂移的阶段——我认为我们经历的是估值倍数在更高水平上的重新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