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认为,未来日元的汇率波动成为预判加息时点的关键指标。
追风交易台消息,10月30日,德银发表研报指出,日本央行10月维持利率不变,但传递出一个关键的政策转向信号——未来将更加强调实际通胀而非仅关注潜在通胀。
研报分析该信号意味着,如果日元持续贬值推高实际通胀,央行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反之,如果实际通胀低于2%目标,加息进程可能推迟至2026年4月之后。
德银强调,如果美元兑日元接近160,12月加息概率将显著上升。同时维持此前预测,2026年1月、7月和2027年1月各加息25个基点,政策利率最终达到1.25%。
日本央行按兵不动日本央行在10月3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如期维持当前政策利率不变。
研报指出,审议委员田村直树和高田创再次提出加息建议,与9月会议时的情况一致,显示出央行内部持续存在鹰派声音,但这并未改变最终的政策决定。
此外,新上任的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纪内登志高出席了本次会议。他的出席是否对会议讨论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需要关注后续公布的《意见摘要》和会议纪要以获取更多细节。
在同时发布的《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报告》中,央行进行了微调。
报告将2025财年的增长率预测中值上调了0.1个百分点,并将2026财年的核心CPI通胀预测中值上调了0.1个百分点。
然而,由于0.1个百分点的变动幅度过小,报告正文仍表述为“与7月展望基本不变”。这对于此前预期增长和通胀预测会上调0.2个百分点的市场观点而言,构成了一次“略偏鸽派的意外”。
在风险平衡方面,报告认为经济增长面临更高的下行风险,而通胀风险则上下均衡,与7月判断无重大变化。但认为通胀存在上行风险的委员人数维持在3人,而认为存在下行风险的委员则从7月的3人减少至2人。
德银分析认为,如果到明年1月的下一次展望报告发布时,再有一名委员转向认为上行风险显著,或减少一名认为下行风险显著的委员,那么通胀的风险平衡就可能被判断为“偏向上行”,这可能成为央行启动加息的借口。
真正的变化,政策重心转向“实际通胀”德银指出本次日本央行会议最大的变化,在于《展望报告》中透露出的政策评估重心的转移。报告总结部分明确指出:
……预计潜在的CPI通胀率和CPI(除生鲜食品)的同比涨幅将逐渐上升,在预测期的后半段,将处于与物价稳定目标基本一致的水平。
这与7月报告的表述有显著不同,7月的展望报告表述为:
此后,随着经济增长率上升,预计劳动力短缺感将加剧,中长期通胀预期将上升,预计潜在CPI通胀将逐步上升。在预测期后半段,潜在CPI通胀可能达到与物价稳定目标基本一致的水平。
德意志银行将此解读为日本央行在判断物价稳定目标时,除潜在通胀外,更加重视实际通胀的明确信号。这一变化已在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10月3日的讲话中有所预示。
7月货币政策会议的《意见摘要》指出:
当潜在通胀大幅低于2%时,其在政策决策中的重要性大于实际通胀。然而,随着潜在通胀接近2%,实际通胀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研报分析,既然日本央行预测“CPI(除生鲜食品)的同比涨幅可能会在2026财年上半年减速至2%以下”,那么在2026年4月之后,央行大概率不会急于加息。
日本央行一月加息概率大于十二月日本行长植田和男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总体基调偏向鸽派,未释放任何暗示将在12月加息的信号。
他重申,尽管实现经济展望的确定性正在增加,但他希望看到更多数据,特别是明年“春斗”(春季劳资谈判)的“谈判势头”。这暗示12月会议加息难度较大。
德银认为,相比12月,2026年1月的会议更有可能成为加息的时点。理由包括:
政策协同性:政府刚敲定经济对策,央行紧随其后加息会显得政策不一致。 信息完备性:到1月份,关于“春斗(春季劳资谈判)”的谈判信息将更加明朗,同时央行各地区分行经理会议的报告也能提供重要参考。届时还将发布新的《展望报告》。 时机窗口:1月会议可能处于国会休会期间,为央行与政府进行充分沟通提供了更好的窗口。因此,德银维持其核心预测:日本央行将在2026年1月、2026年7月和2027年1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最终政策利率将达到1.25%。
不过,研报强调汇率是最大的变数。如果日元持续贬值,导致美元兑日元汇率逼近160的心理关口,那么为了遏制输入性通胀,12月加息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
此外,如果政府出手干预汇市买入日元,从政策一致性角度出发,也将使央行更容易采取加息行动。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