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货币理论?

现代货币理论(MMT)是一种关于政府财政、货币发行和经济运作的新兴理论,融合了以往不少经济学家的观点。

在MMT的框架下,政府的财政运作方式与个人或企业完全不同——因为政府掌握着货币发行权,它可以随时印钱来偿还债务。

现代货币理论(MMT)

现代货币理论核心观点

核心主张主要是四点:

1、政府永远不会破产

债务以本国货币计价 → 政府可以印制本国货币 → 政府可以随时印钱偿还债务 → 政府永远不会因货币短缺而破产;

2、政府负债是好事

政府支出 → 货币流入经济体系 → 企业和个人获得货币 → 政府税收回收部分货币 → 剩余部分成为经济的“盈余”(即政府的“负债”);

3、政府应该考虑怎么花钱,而不是怎么赚钱

政府支出 → 印钱 → 货币流入经济 → 税收回收货币 → 支出推动经经济中存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如失业人口、闲置产能);

4、政府只要把钱花好,就能刺激经济且不引发通胀

经济存在闲置资源 → 政府支出利用这些资源 → 经济产出增加 → 支出不超过最大产出能力 → 不引发通货膨胀。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举例了解一下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实施逻辑:

•社会上有100个鸡蛋,流通的货币是100元。

•情况:

①政府向社会上又注入了100元。货币的总量就变成了200而鸡蛋还是100个。

②政府向社会注入的这100元是用来雇佣闲置劳动力养鸡的,鸡蛋的产出也能增加。

现代货币理论实施逻辑
情况 货币总量 鸡蛋总量 价格 说明
初始状态 100元 100个 1元 初始时,货币和鸡蛋数量均为100,价格为1元/个。
政府注入货币
但未增加产出
200元 100个 2元 货币数量增至200,但鸡蛋数量没变,导致通胀,价格升高。
政府注入货币
并增加产出
200元 200个 1元 政府雇佣劳动力增加鸡蛋产量,货币数量增至200,但价格维持不变。

◆总结:

现代货币理论(MMT)

①鼓励政府开支,但并不是鼓励政府无效的开支,而是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创造就业来刺激生产和需求。

②认为货币的投入量没有超过社会的最大产出值,并且货币的投入是用于有效生产的就不会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

总之,现代货币理论(MMT)认为政府应当多作为在经济下滑,失业率飙升的时候主动创造就业岗位,扮演“最终雇主”角色,保证失业者有工作,这比直接救济失业者更为有效。而在经济起飞时,劳动力则可以选择更高的工资,回流到其他部门,政府则可以征收更多的税款。

一方面回收了市场上过多的货币,起到了抑制通胀的目的;一方面税收的增多,也使得政府的负债规模会自我调节、自我限制不会出现政府负债永远成几何级数增加的情况。